全国11月CPI同比涨1.4%创5年来新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南方日报讯 (驻京记者/刘晓静)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创5年来新低。1—11月全国CPI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2%,完成全年CPI控制在3.5%以下的目标无虞。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来看,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其中蛋价上涨16.5%,鲜果价格上涨14.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5.2%。

此外,11月份,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8%,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7%,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6%,水、电、燃料价格下降0.2%。

环比方面,11月份CPI环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下降0.3%。

据估算,在11月份1.4%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约为1.1个百分点,这也是CPI走低的主要原因。

统计局当日还公布了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变动情况。11月PPI环比下降0.5%,较10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7%,录得近一年半来最大降幅,在33个月的时间里持续负增长。1月—11月平均,PPI同比下降1.8%。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跌,生活资料价格保持稳定。数据显示,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5%,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

■分析

全年CPI同比涨幅或在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新涨价因素较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全年CPI同比涨幅或在2%,完成全年控制在3.5%的目标无虞。

专家表示,尽管新一批基建投资项目陆续出台有望提振需求,但短期内不足以扭转PPI负增长态势,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存有宽松空间,降准或只是时间问题。也有分析指出,CPI上涨1.4%并未超过可控的上限,非通缩状况。PPI持续负增长根源在于产能过剩,未来宏观政策导向应指向更为明确的调结构方面,适应经济新常态。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央多次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强调应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将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更加注重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实体。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41211/3338.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