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南沙金融15条终于落地。作为广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金融专项政策,南沙金融15条中提出的多项措施都将释放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既助推南沙新区以及广州市的金融行业发展,也将为全国金融创新改革寻找经验,提供样本。
但必须看到的是,省内外的金融创新试点已有诸多实例,南沙新区要充分利用好“15条”的政策优势,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寻找特色发展方向。走“大而全”的路线、走别人走过的路线,创新成色将大打折扣。
仔细梳理南沙金融15条,不难发现其制度设计中已点出了南沙金融创新发展的特色和方向。首先,是以地域区位而言,南沙金融创新应突出粤港澳台合作的大方向。南沙作为广州开展粤港澳台合作的“桥头堡”,在这方面已打下了良好基础。在CEPA、ECFA框架下,南沙新区对接粤港澳台合作已展现诸多成果。此次南沙金融15条则更进一步,提出了支持港澳金融企业入股南沙的财务公司、支持包括港澳在内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南沙创新发展、支持台资机构在南沙设立合资金融机构、为港澳台居民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在粤港澳台合作方面,这些政策无疑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扫清障碍,打开更大空间。
其次,则是从服务内容上而言,南沙金融创新到底应在哪些方面创新?科技金融、航运金融正是立足南沙现有的优势产业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通金融业与南沙现有船舶、汽车制造等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15条”中特别提出开展全国内、外资融资租赁行业统一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南沙标准”。作为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渠道,融资租赁在全国各地都成为讨论热点。选准这一创新方向,既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沙的装备制造业,也将为探索融资租赁提供宝贵的实操经验,可谓针对性十足。
细数南沙新区金融15条,其中蕴含的高含金量将在今后逐步释放。南沙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最大看点,还在于如何创出“南沙特色”,这既是南沙新区改革探路的应有之义,也是以改革助推南沙乃至广州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