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拿什么吸引总部企业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7日

去年底,国务院下发62号文清理涉税优惠政策,深刻影响地方招商模式。以往通过税收优惠制造的“洼地效应”将不复存在,城市竞争力将更多通过要素集聚、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得到体现。记者获悉,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正在清理上报,目前广州市本级没有发现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补贴政策。多年来打造规范化市场环境的广州,能否在变革中紧抓机遇?专家指出,关键在于广州能否凭借改革再造环境优势。

国家全面清理涉税优惠政策

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62号文《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专项清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一律停止执行,确需保留的优惠政策须专题请示国务院。

除了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之外,本次专项清理同时针对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补贴。62号文要求,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对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以代缴或给予补贴等形式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坚决予以取消。

其他优惠政策,如代企业承担社会保险缴费等经营成本、给予电价水价优惠、通过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区企业落户本地或在本地缴纳税费,对部分区域实施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等,要逐步加以规范。

“这次专项清理是来真的。”广州某区一位部门负责人说,清理出来的相关政策,违反62号文精神的全部取消,如果需要保留,则要向省打报告,省里再汇集起来向国务院汇报。“预计今后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不太可能针对一地一市一区保留,而是针对某些特殊需要扶持的行业。”

广州一位区局级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在招商中,地方与地方之间为了争夺优质企业,在竞争中采取各种办法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伤害了市场经济公平环境。62号文对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补贴政策进行清理,是对市场经济公平环境的有力维护。

市本级未发现涉税财政补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指出,国家税法明文规定,除了个别保税区、国家新区、自贸区,全国都是实施一样的税制。在实际操作中,地区之间政策差别主要来自于税后财政奖励。一些地方对于纳税大户给予各种财政补贴、奖励,由头层出不穷,实际上就是“税收返还”。

记者了解到,以华东某市为例,62号文出台前,该市各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返税”。市区的“返税率”比较低,而重点扶持的新区、开发区返税率较高。最高的营业税“返税”幅度可达到40%。这些直接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补贴”政策,都是62号文的清理对象。

在税收优惠政策上,广州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痛。2012年中旬,宝洁将其营销总部移至上海,营销总部是企业主要税源部门。受营销总部搬迁影响,2013年上半年,宝洁给广州的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6%,仅2013年上半年,广州市税收收入因此减少14.5亿元。

业内分析,宝洁营销总部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财税政策相较于广州更具有“洼地效应”。

广州开发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税收优惠确实是一些大型企业外迁的原因之一。“多年来,广州市在税收、财政返还上几乎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因为中央希望广州做市场经济规范化的试点,对我们这一块很关注。遗憾的是,过去由于各地政策不同,客观上造成广州成了财税政策的‘高地’。一些企业外迁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

广州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目前广州市已经根据62号文要求开展相关清理行动,目前市本级没有发现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补贴。该工作人员说:“我们在这方面一直很规范。”

拉平政策差距培育环境竞争力

“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拉平后,地方不能再通过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手段争项目,少收税、多补贴互挖墙脚的恶性竞争也会减少,今后比的主要是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和服务效率。”广州开发区一位相关官员称。

“今后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要素集聚、人才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比拼。”林江说,“广州应当花更大力气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这是重新吸引大企业的关键。”

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到南沙视察,南沙新区和广州开发区重点介绍了两区在审批制度上的改革举措。

去年8月开始,南沙在广州首开先河实施企业开业登记“四证联发”新制度,使申办人不必再在多个单位窗口来回奔波,办证时间也将从原来的2周以上大幅度压缩至1周以内。一家家具企业申请人仅仅花了一周时间,就领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含国税、地税)及公章。

而广州开发区作为全省“事中事后监管试点”,正在酝酿行政审批一揽子改革方案。记者获悉,通过对审批首席代表充分赋权,该区有望将后台审批流程转移到前台,并将审批流程、倒计时全公开,从而大大压缩审批环节和时间。同时配套建设信息信用检查系统,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行业监管,实现从“重审批、轻监管”向“重监管、轻审批”转变。


广州开发区一位相关官员说:“审批制度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改革,将是广州开发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50127/3432.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