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logo.jpg)
国家现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中国全面推向海洋经济的时代,一个没有海洋战略、缺乏海洋影响力的沿海城市未来很可能被边缘化。在刚刚公布的“一带一路”方案设想中,广州的空港与海港均被赋予很高的定位,也被寄予了连通东南亚以及中亚、欧洲港口的厚望。空港方面,广州是仅次于京沪的三大航空枢纽之一,其优势不必赘言,但海港方面仍是广州的短板,在很多指标上的排名不如上海宁波深圳青岛与天津,广州不能不着急。广州要拥抱海洋,其出路在南沙,但这个成立才10年的新区能够托起广州的海洋之梦吗?它准备好迎接珠三角地缘经济即将开启的巨变吗?
评论眼:南沙这些年的发展成绩还是有的,但要真正撑起“广州未来”,这点成绩还远远不足。相比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上海、天津两市的经济地位,南沙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均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作为一个远离中心城区、人口总量只有七十几万的新区,南沙新区如何在国家级新区、自贸区、一带一路三个国家级平台中找到合力点,如何帮广州经济闯出一片未来?是我下一篇文章要讨论的内容,敬请期待。
广东自贸区挂牌在即,作为其中最大一个片区,南沙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广州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地位也再次被巩固。
珠江其出海口已发展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以及港澳等11个明星城市。过去多年,珠三角经济区逐次向东、向西、向北蔓延,越摊越大,但此次自贸区三个片区均出现在珠江口,说明珠三角的经济重心没有向外偏移,而是再次向几何中心——珠江口聚拢。很多人没意识到,这对广州其实是一种压力。
与香港深圳东莞以及澳门珠海中山相比,广州的经济中心离珠江出海口最远,对珠江口地带的经济辐射力也相对不足。因历史原因,广州的中心城区一直沿着珠江内河兜兜转转,从荔湾到越秀再到天河以及萝岗,产业布局沿着珠江河道一路向东,“向南”在规划上虽然也很重视,但发展成果远不及“向东”。
由于城市发展的轴线迟迟没有突破珠江内河,广州也迟迟没有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城市,这严重束缚了广州城市发展的想象空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曾经也是一个依托黄浦江的内河城市,但借助浦东新区的强力崛起,上海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滨海城市,其城市空间格局与大都市气魄,是广州暂时不能比肩的。
时间不允许广州有丝毫懈怠,国家现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经济支撑带,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中国全面推进海洋经济的时代,一个没有海洋战略、缺乏海洋影响力的沿海城市未来很可能被边缘化。在刚刚公布的“一带一路”方案设想中,广州的空港与海港均被赋予很高的定位,也被寄予了连通东南亚以及中亚、欧洲港口的厚望。空港方面,广州是仅次于京沪的三大航空枢纽之一,其优势不必赘言,但海港方面仍是广州的短板,在很多指标上的排名不如上海宁波深圳青岛与天津,广州不能不着急。
广州要拥抱海洋,其出路在南沙,但这个成立才10年的新区能够托起广州的海洋之梦吗?它准备好迎接珠三角地缘经济即将开启的巨变吗?
自霍英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南沙到今天,南沙的实质性开发已经走过20多年,中间虽有曲折与沉寂,但总算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2014年,南沙GDP跻身千亿军团,达1016亿元,在全市各区中位居第7,超过花都、荔湾、增城、黄埔、从化,经济体量与清远、韶关相当,超过梅州、潮州、河源等市。GDP增速更是位居全市第一,高达13%,财政收入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60%,均远超全市平均增速。
工业发展方面,南沙区已形成汽车、造船、重型装备等支柱产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06亿元,在全市仅次于萝岗。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南沙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已初步成型:地铁4号线于2007年全线开通,是广州中心城区之外最早开通地铁的郊区;广深港高铁在南沙区内设有庆盛站;直达香港的南沙客运港早已启用;南沙港快速、虎门高速、京珠高速、新龙及凫洲特大桥均已投入使用;公交车方面还有今年开通的南沙快线;此外,规划与建设中的交通设施还有地铁4号线延长线、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南沙连接线、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等等。
社会发展方面仍是南沙的短板,全区在省一级小学、高等学校、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的数量上,近年来增加不少,但总量可能仍列全市倒数第一。不过,在医疗资源方面,南沙已设立一所三甲医院,比之花都增城从化稍稍领先。
可以看到,经过20多年的开发,南沙在工业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其中工业以汽车、造船和重型装备为支柱,具备较高附加值,是南沙未来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筹码;借助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南沙已经与广州中心城区、香港、深圳、东莞、中山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地缘优势在珠江口各个行政区中进一步凸显。
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发展港口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依托,没有这两个基础条件,港口就会面临无物可流的风险,生产性服务业就会失去服务的对象。比如,没有强大制造业依托的香港正在面临这些困扰。
应该来说,南沙这些年的发展成绩还是有的,但要真正撑起“广州未来”,这点成绩还远远不足。相比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上海、天津两市的经济地位,南沙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均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作为一个远离中心城区、人口总量只有七十几万的新区,南沙新区如何在国家级新区、自贸区、一带一路三个国家级平台中找到合力点,如何帮广州经济闯出一片未来?是我下一篇文章要讨论的内容,敬请期待。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