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不可当。5月7日,李克强总理莅临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广州素有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鲜明城市特质。改革开放至今,广州一直以创富精神闻名于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不可能也不允许缺席中国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当前,广州正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这一城市战略的实施推进,正为社会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将培育、吸引更多更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在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犹如海淀区之于北京、南山区之于深圳,广州需要一个标志性区域来承载创业活动的集聚,白云区恰是当仁不让之选。仅从统计数据看,白云区已是事实上的广州创新创业大区。全区目前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为209143户,首次接近21万户大关,今年预计将突破22万户大关,占广州全市总量的近五分之一。换句话说,广州五个老板或企业家,就有一个诞生在白云区。据笔者了解,广州不少大中型企业,均是在白云区度过创业期甚至成长期,只不过发展壮大后因多种因素迁离。毫不夸张地说,白云区已成为广州这座城市的一个大孵化器。
吸引创新创业者集聚,白云区有着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一是地理区位良好,交通十分便利。该区南端紧邻中心城区,北临白云国际机场,辖内地铁、高速交错,便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流量经济效应凸显;二是创业及生活成本低。该区恰处于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蔓延扩散地带,城乡结合部存有较大体量的城中村、旧工业区,租房、交通、食宿成本低,商业氛围浓厚,适合创业团队生存发展;三是人口异质化特征明显,外来人口大量集聚,移民文化交融共生蕴藏创新基因,社会创新氛围浓厚。
更加难得的是,白云区已初步形成一个创新生态圈。圈层核心是千万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圈层外围则包括孵化器、产业园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总部企业等。目前,全区拥有三个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数十个由旧厂房、旧写字楼改造升级而来的新型产业园区,为科技研发类、创意设计类和互联网类创业公司的成长提供了硬件支撑。白云区已成为创投基金聚焦的热点区,去年至今已有4支创投基金落户,一个集天使、风投、私募股权投资、银行授信贷款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资本市场“白云板块”初见雏形,全区有6家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4家企业筹备上市,金融创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转型的道路已经打通。伴随白云新城的开发加速,总部企业正加速落户白云区,这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创新型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
坚定不移打造广州创新创业集聚大区,将倒逼白云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与城市环境。白云区上下应抓住机遇,关心支持社会创新创业,研究创新创业焦点问题,增强政策激励的针对性,提供良好政务服务,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千方百计留住成长性好的创业型企业做大做强。职能部门与街镇应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务实帮助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吹氧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