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驱动正成为广州的城市核心战略。6月2日,广州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大会公布的“1+9”政策体系,覆盖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载体建设、研发机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等关键领域及环节,拟打造科技创新的政策“洼地”。大会释放出重要信号:广州的创新驱动将重点围绕市场导向与互联网创新两个关键维度展开。
作为创新创业活动高度集聚的行政大区,白云区将在广州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何种角色?其在哪些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又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度解读“1+9”政策和全景式扫描区域创新现状,我们或可触摸到白云创新驱动的脉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孵化器建设、发展创投基金、集聚互联网创新应是白云推动创新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焦点一
创新载体建设
已有3家国家级民营科技孵化器
实施创新驱动,创新载体建设是关键。从区域来看,广州决定将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示范区。但从微观层面看,大大小小的科技孵化器则是集聚创新的主战场,位于创新生态圈的核心圈。
《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1+9”政策的关键支撑,旗帜鲜明地提出倍增计划。倍增计划涵盖三个方面:数量、面积和孵化企业。
根据计划,到2016年,全市孵化器达到120家,孵化总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万家,新增毕业企业1000家;到2020年,新增毕业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到2014年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85家,孵化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5344家。
白云区将成为倍增计划的主阵地。目前,以联炬、嘉溢、至德三家民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为龙头,白云区孵化器集群已初显雏形。
不同于其他区域,白云区孵化器建设的市场导向色彩浓厚。近年来,机场路“创业大街”已自发集聚近十个创新产业园,各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入驻。在这一核心区域,技术、项目、人才、资金、信息、创意等要素高度集聚,且持续不断地发生“化学反应”。
如今,这些园区正从单纯的“二房东”向专业孵化器转型,不仅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办公空间等硬件支撑,还尝试在软件服务方面作出探索。
下一步,广州将重点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鼓励构建“苗圃—孵化—加速”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其发展路径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搭建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联炬、嘉溢等龙头科技孵化器已先行一步。以嘉溢为例,运营方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商务、资金、咨询、培训、技术开发等服务,形成了创业导师、辅导员和联络员的联动服务制度。而在金融服务方面,已建立300万元孵化种子资金,与多家在孵企业签订投资协议。联炬也联手知名创投机构,创立天使、风投及私募股权在内的投资平台。
“历经两年建设,我们的加速器即将投用。”联炬孵化器常务副总经理曹文荟说,首期为4万平方米,具备总部运营、体验展示、科技研发、产品检测及核心部件生产等复合功能。
焦点二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已吸引4只创投基金注册落户
科技、金融、产业三者如何深度融合,一直存在“痛点”和“盲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其表象。对此,广州拿出实招来“解痛活血”。
作为“1+9”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图一揽子扫除“痛点”和“盲点”。其中,大力发展创投基金是主要发力点。
不为很多人知晓的是,白云区正成为创投基金落户的热点区。仅2014年,该区即引进4只创业投资基金和1家基金管理公司。
上述创投机构分别为广东粤科白云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广州怡华时代伯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广州合赢投资合伙企业、宝安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和宝安日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仍有多家来自深圳、浙江、青岛等地的股权投资基金与其洽谈落户事宜。此外,来自深圳、浙江、青岛等地的多家股权投资基金目前正在该区洽谈注册事宜。
广东粤科白云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为2.6亿元,出资人为广东粤科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熙集团等,突出支持新材料行业,推广低能耗、短流程、轻污染、少排放、可循环的新型材料制造技术,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该基金还获国家发改委和广州市发改委各5000万元的出资,目前已正式注册成立,国家和市财政资金已经到位。
广州怡华时代伯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规模为1亿元,管理人为深圳市时代伯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股权投资事业一部总经理陈焕洪讲出一组数据:2014年,广深GDP都接近1.6万亿元,但深圳有211家上市公司,广州仅67家。“差距意味着空间,广州很可能会诞生与深圳一样多的上市公司,有大量的投资机会。”
创投基金缘何青睐白云区?原因有三:一是该区孵化器集聚,创新链完备,创业成本低,已成广州创新创业“洼地”;二是新材料、医药健康、消费服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一批极具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脱颖而出,创投基金就地寻求股权投资合作的空间广阔;三是政府重视、多措并举吸引创投基金落户,打造创投基金集聚区。
借力创投基金,极具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提速。以广州光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攻智能照明。去年底,该公司引入了创投机构广州中孵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解决了资金瓶颈,明晰了发展方向。同时,几经商谈,光炬公司正式入驻联炬孵化器。目前,孵化器方面为光炬公司提供了近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临时厂房,用以商务办公和科研。
焦点三
互联网创新
高度聚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创新正成为广州创新驱动的突破口。广州将布局建设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汇聚阿里巴巴、腾讯、国美、唯品会等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独特的地理交通区位,较低的创业生活成本,白云区近年来已成为广州互联网创新的“洼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京溪、同和、棠景、新市等地成为热点区域。
目前,白云区有6家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4家企业正筹备上市。据记者了解,多家上市或准上市公司瞄准“互联网+”发力。
白云区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广东运通四方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始中配汽配商城的筹备工作,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中配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电商平台运营主体,大力推进垂直电子商务的发展。公司将依托多年的行业运营经验,重塑“互联网+”趋势下的竞争力。
按照转型整体部署,中配汽配车型知识库模块已研发完成,预计7月初将在各子公司所在的九个城市试点运营,今年底实现现有华南六省全新模式的彻底转型。“商用车汽配流通行业一直缺乏行业标准,基础数据先天不足。知识库由我们自主研发,涵盖各种零配件的性能、规格、图片、参考价等关键信息,是电商平台运营的基础。”运通四方财务总监兼董秘张晓鸽说。
运通四方搭建了适应电商业务发展的人才团队,引进了一批电商平台研发、互联网运营、产品整合、专业的仓储物流人才,与公司原有的汽配行业专家融合成强大的汽配电商队伍。
拥抱“互联网+”,不仅是运通四方的步子大,广州有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力度也不小。“我们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研发上线了有福网、云印刷两个电商平台,将个性化定制和企业配套印刷需求从线下门店引流、集中到线上网络,全面改造生产流程、运营网络、配送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福科技董事长姚宏兵说。
站在“互联网+农业”风口,广州盛盈汇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旨在煮熟生鲜电商这锅“夹生饭”。盛盈汇已拿到首轮超过千万元的融资,或于近期在新三板挂牌。
相较其他生鲜电商,盛盈汇的整合面更宽一些,既瞄准食堂和餐饮企业,又瞄准家庭餐桌,既有线上平台网上商城,又有线下社区连锁会员店,背后则有种植基地和配送体系为依托。
聚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白云区内一批成长性极强的中小企业正脱颖而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南方日报记者黄伟马喜生
创业服务机构短板亟待补齐
黄伟
犹如海淀区之于北京、南山区之于深圳,广州需要一个标志性区域来承载创业活动的集聚,白云区是优选。仅从统计数据看,白云区已是事实上的广州创新创业大区。全区目前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为209143户,首次接近21万户大关,今年预计将突破22万户大关,占广州全市总量的近五分之一。换句话说,广州五个老板或企业家,就有一个诞生在白云区。据笔者了解,广州不少大中型企业,均是在白云区度过创业期甚至成长期,只不过发展壮大后因多种原因迁离。毫不夸张地说,白云区已成为广州这座城市的一个大孵化器。
有观察人士指出,对于吸引创新创业者集聚,白云区有着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地理区位良好,交通十分便利。该区南端紧邻中心城区,北临白云国际机场,辖内地铁、高速交错,便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流量经济效应凸显;二是创业及生活成本低。该区处于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蔓延扩散地带,城乡结合部存有较大体量的城中村、旧工业区,租房、交通、食宿成本低,商业氛围浓厚,适合创业团队生存发展;三是人口异质化特征明显,外来人口大量集聚,移民文化交融共生蕴藏创新基因,社会创新氛围浓厚。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白云区还有一大优势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度发掘,这就是载体优势。白云区现拥有联炬、嘉溢、至德三家民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且不断发挥带动示范效应。如机场路“创业大街”周边已自发集聚近十个创新产业园,各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入驻。在这一核心区域,技术、项目、人才、资金、信息、创意等要素高度集聚,且持续不断地发生“化学反应”。目前,这些园区正从单纯的“二房东”向专业孵化器转型。改革开放至今,基层政府、村社、企业、个人投资兴建的数百个工业区密布白云区各街镇,普遍存在用地低效、产业低端等问题。伴随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双升级,该类工业区具备基础向高层次产业跃升。
白云区不缺规模、数量占优的创业载体,缺的是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这类机构既有市场属性,也有公共属性,是让各类优质市场资源快速嫁接、融合的连接器。他们既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或集中购买设计、开发、试验、工艺流程、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和标准化等技术服务,也可以提供工商、法律、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创业服务。广州市刚刚公布的“1+9”政策体系注意到了这一关键问题,《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其发展路径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搭建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创业服务机构本身也可升级为“小而精孵化器”。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该大街集聚了3W、飞马旅、Binggo咖啡、36氪等一批专业机构,是大街创新生态链的重要组成。目前,项目或企业要入驻大街,只有和这类专业创业服务机构谈妥并签订合作协议,才能办理工商注册事宜,大街运营方对接具体项目的进驻。不过,运营方牵头搭建了一个创业服务平台,其中多证联办由运营方直接为创业者办理,服务免费。人力资源、政策优惠、知识产权等其他服务则由政府推荐优质中介机构来提供,有的项目免费,收费项目则明码标价、公平公道。
当前,白云区正坚定不移打造广州创新创业集聚大区,进而倒逼全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与城市环境。白云区上下应抓住机遇,研究创新创业焦点和痛点,增强政策激励的针对性。一方面,政府的“有形之手”应有所作为,提供良好政务服务、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引进专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