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4.1%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4日

 23日下午,从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南沙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发展论坛”上获悉,南沙今年上半年实现GDP517.95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突破

 南沙枢纽将发展为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

 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区域,南沙对自贸区、新区开发的规划思路是怎么样的呢?

 对此,南沙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段险峰在发言时表示,一方面是以自贸区为根本定位,高水平谋划南沙新区的发展,把南沙打造成为广东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另一方面,自贸区建设是新区开发的突破口。自贸区是新区功能提升的主导区、高端产业的集聚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区。通过自贸区建设全面促进带动、提升新区开发。未来,南沙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节点。

 对于备受关注的自贸区,南沙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谋划。宏观方面将以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6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直接带动各区块周边地区400平方公里的发展,辐射全南沙。将打造连接自贸试验区各区块的生态带、景观带、功能带、创新带,树立自贸区开发建设的整体形象,形成“一干线”“三环七节点”,加快四大重点区块建设,其中包括蕉门河中心区区块、明珠湾起步区区块、南沙湾区块和海港区块。

 笔者注意到,占地10平方公里的南沙枢纽区块将发展成为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发展资讯科技、金融后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等,打造奥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地,探索内地和港澳社会管理创新及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

 目前该区块还是一片“处女地”,全部用地类型均处于“未建”状态,是南沙港铁路、深茂通道、地铁18号线等多种交通汇集之地。未来将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拓展港澳产业发展空间,构建与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的新机制,打造粤港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地,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

 加速

 今年将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1亿吨

 备受关注的海港区块是四大重点区块之一。该区块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计划到2017年,建成国际班轮航线密集、航运中转功能完备、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的国际航运枢纽;成为保税仓储、物流配送与分拨功能完善的国际物流中心和航运交易、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等功能要素聚集的航运高端服务区。

 2015年将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1亿吨、集装箱量1200万标准箱;国际航线新增15条;进出口货值突破80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实现码头装卸内贸汽车57万台(平行进口5000台),吸引10家以上平行进口汽车企业落户。

 明珠湾起步区区块的功能定位是金融商务发展试验区;规划发展成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具有粤港澳合作服务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区。

 计划在三年内依托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及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特色金融、科研创新等高端服务业。积极打造灵山岛尖横沥岛尖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集聚区、蕉门河口高端城市综合体以及西部工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2015年将全面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7亿元。同步做好总部经济等产业项目导入,完成投资10.54亿元。积极推进横沥岛尖和西部工业区的土地开发和储备工作。

 此外,南沙湾区块的功能定位为广州滨海国际门户、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区。计划在三年内发展完善六类产业,即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商贸会展、服务外包、邮轮游艇经济、航运服务;建设三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区、国际商贸会展合作区、滨海邮轮游艇旅游度假和现代港航服务业起步区。

 在2015年将完成局部城市功能调整、落实土地开发计划;全面推进南沙邮轮码头综合体、南沙湾科技城等11个重点项目、4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7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项环境整治与提升项目。

 创新

 区内土地可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

 据介绍,南沙在规划建设上,将积极与香港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强对接,积极参与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按照香港规则、国际标准,做好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和龙穴岛航运物流中心区块的规划创新研究。

 其中在规划用地管理创新上,南沙将探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区内土地可以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允许同一地块或同一建筑兼容多种功能。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探索采取先租后让、差异化年期出让等供地措施。探索工业用地建筑产权实行分割出让。

 此外,南沙还将加强基础研究,针对南沙特定的地理环境,开展南沙地质环境、水环境和风环境研究。运用大数据和GIS技术,对规划进行动态评估调整,定期更新优化。实行“刚柔并济”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规划顾问咨询制度、总规划师负责制度、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以及规划设计国际合作制度等。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50724/3904.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