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区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日前悉数出炉。头顶自贸区“光环”的南沙以14.1%的GDP增速一马当先领跑全市各区,块头最大的天河也以9.2%的增速紧随其后,亮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一手好棋的海珠也以8.5%的经济增速排在全市第四位,位居萝岗之后。
在南沙自贸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带动下,1-6月南沙和白云区进出口总值同比猛增。广州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8.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站在下半年发力冲刺的关键节点,我们透过区一级的经济半年报,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特别是来自产业一线的风向和风力之变。在三期叠加的当下,广州各区如何各显神通,为广州叩开加快发展的大门,未来数月将见真章。
出口强
自贸区和空港带动 出口增长近三成
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285.3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全国七大一线城市中排位第四,总量居全国第三位。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各区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广州经济“三驾马车”中,上半年,广州投资、消费、出口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去年受到较大冲击的出口,今年呈现出较强的复苏势头,上半年出口2345亿元,增长29.8%。
广州市商务委表示,在南沙自贸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带动下,1-6月南沙和白云区进出口总值分别为715.14亿元和33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4%和63.02%。此外,番禺增长15.12%,荔湾增长76.72%,海珠增长3.99%,天河增长10.38%;其余各区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传统外贸大区中越秀下降0.97%,萝岗下降6.5%。
记者从白云区了解到,白云的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4.44亿美元,同比增长63.3%,其中出口总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9%,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速均居全市前列。以旅游购物商品出口为代表的欧于美公司发展迅猛,广州圣地林贰林电子商务公司列为全省首批2家跨境电商试点企业之一。
广州市商务委表示,在广州市培育品牌优势、发展融资租赁和加快境外投资步伐等多措并举的推动下,今年1-6月,机电产品出口1188.93亿元,同比增长28.60%,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0.7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09.21亿元,同比增长22.8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7.45%。
挑战
进出口重心的调整值得关注,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出口的大幅增长,背后凸显着广州产业结构的变化。
增速快
南沙一路快跑 同比增长14.1%
坐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重优势,南沙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有颇为不俗的呈现。该区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7.95亿元,同比增长14.1%,在全市各区中一枝独秀,是唯一一个增速达到两位数的区。
南沙发展一路快跑,背后有何秘诀供其他区域发展参照?
统计数据显示,南沙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7.79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216.29亿元,同比增长5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7.73%;实现进出口总额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记者注意到,南沙在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方面增长最为迅猛,这一趋势已经是当地常态了。作为新开发区域,南沙借助国家战略的东风,进入了大建设时期,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前去“掘金”。有数据为证,其216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超过一半来自房地产开发,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达120.1484亿元,且增速也达到55.6%,比固投52.2%的增速还多几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7.46万平方米,增速达18.4%。
在进出口方面,自贸试验区给南沙带来了大利好。其中,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广州已经制定了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航运服务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了南沙港三四期、邮轮母港等一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新开辟了8条外贸航线及4个无水港业务点,这都给南沙进出口带来了较大增长,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就是其中一个缩影。据统计,抢滩南沙的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达到190家了。
不过,与固投、进出口相比,南沙在消费方面则相对平稳,上半年商品销售总额257.8亿元,同比增长15.2%。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的优势,也让南沙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据介绍,今年以来,南沙新区新设企业2993家,同比增长212%;新增注册资本5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7%。已集聚215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今年新增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渤海租赁SPV单机公司、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等100家。其中新落户了40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总额250亿元,今年合同金额预计达到400亿元,占广州市合同余额近一半份额。目前在谈项目近200个,涉及投资金额约4000亿元;在建项目295个,涉及金额1326亿元。
挑战
对于快速增长的南沙而言,其未来的考验并不仅仅止步于南沙自身的发展,南沙能否为广州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出新的经验、开拓出新的增长点,为其他区提供借鉴参考,可能是高速增长的南沙面临的新考题。
结构优
服务业比重提升 金融业提速
广州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韩涛留意到,今年上半年,在广州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5483.37亿元,增长8.9%,与去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66.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这背后折射出广州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姿态。
记者观察老牌城区的越秀、天河和刚刚撤市设区的增城,这种趋势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上半年,越秀区实现GDP1306.90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4.51亿元,增长7.7%。一长期观察越秀发展人士分析,越秀区能在经济运行“半年考”中考出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越秀区发改局提供的数据中,有这样的一串数据颇为亮眼: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6%(1-5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3%(1-5月);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41.2%。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坦言,从上述数据看来,越秀区商业发展得不错,专业市场、北京路商圈、海珠广场、东风路八公里黄金走廊、黄花岗科技园区等产业集聚效应初现,再依托中科院、中山医科大学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越秀区在朝着“中央文化商务区、幸福建设窗口区、廉洁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前行。“越秀区的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可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范例,也承担引导广州发展的责任。”彭澎提醒,虽然越秀区的楼宇经济为其留住了不少企业总部,但随着天河、海珠的崛起,可能会分流出一些总部,如何留住总部是目前越秀区面临的较大挑战之一。
作为广州区域经济“带头大哥”的天河的快速发展,确实让其他区感觉到了发展的压力。据了解,上半年天河区GDP增长9.2%,主要得益于金融业、房地产业、软件业等产业提速的带动,对比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从7.5%提高至9.1%,从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到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是天河区GDP增速加快,领先全市幅度扩大的关键支撑因素。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8%,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贡献作用居各行业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三行业增加值增长7%,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刚刚撤市设区的增城,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对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增城(含广本)三次产业所占比例从2014年上半年的4.29∶61.26∶34.45到2015年上半年的4.07∶59.56∶36.3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9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一季度增加0.5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则分别降低0.21个和1.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1%,比去年同期(21.75%)大幅提高29.86个百分点。其中,其他服务业比重占GDP的12.52%,比去年同期提高3.13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51.93%,拉动GDP增长3.41个百分点。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去年曾表示,几年后广州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占比70%)。北京的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75%,而广州第三产业比重虽然达到66.2%,但是仍有较大转型空间。
挑战
经济发展是没有终点的长跑,要有一定的速度,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后劲,通过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互联网+
海珠、荔湾加速探路
观察广州各区经济发展数据,海珠区以8.5%的经济增速力压其他区排在全市第四位,背后蕴含的信号意味更加浓厚。
“电子商务超越传统实体零售业。”广州市商务委称,上半年广州全市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57.2%。唯品会、茵曼、酒仙网等电商企业销售增长50%以上。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8.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互联网巨头扎堆入驻海珠琶洲,让海珠站在了广州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口上。风口上的强劲风力,从今年上半年海珠的经济数据上可见一斑。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海珠现代服务业增长8.8%;127家重点总部企业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服务业呈现高端化发展趋势,总部管理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增长新引擎,上半年营收增长38.6%;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广告、旅游、影视、文化等行业营收增长43.9%。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互联网+”融合传统产业发展动力强劲。上半年新增科技服务类企业774户,增长64.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海珠互联网软件业规模壮大,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65户,增长27.5%,营业收入增长20.7%。聚惠星、爱帛、凯撒等新一批电商进入快速增长期,广百新一城、摩登百货海购店等传统企业也开始涉足“互联网+”推动销售转型,上半年全区限上商业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长91.4%。
记者还了解,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唯品会等企业拍得地块建设总部,小米、YY、TCL、携程网、新华网、海尔华南总部等12家企业有意向落户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海珠区获授广州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上半年海珠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增长40%;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397家,增长47.1%。
相比海珠,上半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4.48亿元,同比增长6.5%,新业态加速发展的态势在荔湾区同样明显显现。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荔湾区消费呈现增长趋势。上半年,荔湾区商品销售总额2346.6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28亿元,同比增长3.6%。而从业态发展看,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180.21亿元,同比增长1.9倍。据了解,依托花地河电子商务集聚区,白鹅潭将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挑战
凭借“会展经济”和“总部基地”的双擎驱动,未来海珠能否为广州开拓出一片广阔的产业蓝海,备受关注。
创业热
白云商事主体数约占全市1/5
今年上半年,白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56亿元,增长7%,完成全年目标的42.7%,与去年同期完成进度(43.4%)基本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24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全年目标的48.1%,比去年同期完成进度(46.9%)略高。
这样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白云区新登记商事主体17368户,月均新增2895户;新登记外资企业80户,注册资本2784.385万美元;新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家,截至今年6月,该区商事主体户数达到226257户,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白云区新增商事主体数量呈现出大幅度、跨越式增长态势。
从区域来看,白云新城成为投资创业的新亮点。上半年,白云新城新注册企业超过300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0多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今年,市、区两级均提出集中力量建设白云新城,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努力实现集聚化、高端化、总部化发展,将其建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发展核心。
白云区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也印证了广州全市的新态势——创业热潮正在兴起。广州市发改委表示,今年上半年,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扶持建设创业基地243个,促进创业人数1.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6.58万人。“互联网+”创业热潮方兴未艾,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增长192.5%。在自贸试验区利好带动下,南沙新设立企业大幅增长201%。
挑战
专家表示,广州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类市场的创造力、各种层面的创新,通过简政放权和体制改革激发市场创业创新活力,通过政府“减法”来换取市场的“加法”,广州正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伴随改革措施的次第推进,后续增长动能更加值得期待。
挑战多
汽车制造负增长 工业投资如何突围
在广州五个年超千亿级产业(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电气机械)中,汽车制造业生产仍处于负增长,累计实现产值1334亿元,同比下降4.5%,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
作为广州汽车产业大区,花都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考验。今年上半年,花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07亿元,增长6.7%,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区县,掉出了广州增速第一梯队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花都区201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6.98亿元,已经低于2014年上半年的增速。而且,该区固投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仅增长0.8%。其中,今年前五月,花都固投增速更是低至0.2%,而建设改造投资还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为-39.6%。
汽车制造“一业独大”,花都在调整经济结构上的艰难探路,其实是广州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回应的一道命题。空港经济将是扭转当前格局的一大利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坐拥白云国际机场的花都,正可借此契机,全力发展临空产业,并抓住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积极配合广州市加快构建海空联运体系,进一步提升空港枢纽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规划建设广州空港产业园,科学规划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大力引进飞机维修与制造、飞机融资租赁、航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促进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与花都一样,从化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考验,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同比增长5.8%。从化有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在经济大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从化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很不容易。
记者观察花都、从化的发展数据还发现,其工业投资成绩仍然有待提高。上半年,花都工业投资完成全年目标进度的14.9%,位居全市最后一名,而从化完成36.9%,仅仅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上半年,广州全市工业投资从2月开始加速(1-2月累计增长1.2%),至6月底,全市工业投资(256.99亿元)同比增长7.7%,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6.3个和3.9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进度的34.3%。
工业投资总量不够大且持续低迷,从区到市呈现出的挑战与难题也敲响了未来发展的警钟。广州市工信委表示,2006年—2014年9年间,广州工业累计投资5308亿元,相当于天津市2014年一年的工业投资水平(4814亿元);2014年全年的工业投资(685亿元)仅为重庆(4164亿元)的16.5%、苏州(2306亿元)的29.7%。虽然今年工业投资增长加快,但总量偏小,去年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14%,今年1—5月只占13.3%。
挑战
目前,黄伟林、庄悦群分别就任花都、从化两区区委书记,刚履新的他们接下来如何重新布局区域经济,特别是在转型时期为广州发展注入新思维,值得期待。
跨境电商 融资租赁 智能制造
广州经济下半年“风口”在这儿
广州经济未来的“风口”在哪?该如何寻找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广州经济的“风口”?……记者3日了解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发展挑战,广州市工信委、广州市商务委等职能部门已经纷纷敲定了下半年广州发展路线图,一系列发展布局正在透露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号。
广州市商务委透露,下半年将加快发展新业态。其中,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争取全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50亿元。支持旅游购物商品出口发展,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对接,力争全年完成旅游购物商品出口150亿美元。优化融资租赁业发展环境,促进飞机租赁、船舶租赁等加快发展。
广州市工信委也将有大动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建立市区(县级市)三级联动的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对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它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从落地、开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机器换人”,推进优势传统工业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确保每年80家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广州制造业高端化行动将吹响号角。下半年举办首届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和售后市场展览会、中国(广州)机器人产业峰会。加强穗美合作交流,力争引进太阳能硅片制造、再生空气储能、无线充电等一批世界最前沿创新项目落地。
制造业智能化行动也将同时实施。广州市工信委表示,下半年将实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成立应用推广服务中心。构建两化融合公共信息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库,出台广州工业云平台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推进组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联盟,建设一批面向产业集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专业性云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战略,在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领域遴选一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远程运维、工业大数据等应用示范。
广州还将制定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示范产业、示范区域建设,推动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远程和智能服务的升级。抓紧出台落实《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国际合作区工作方案》,构建制造业创新项目中外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
对于广州各区而言,下半年的考题就是如何把握广州产业布局新动向,乘势而上。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实习生 苑程昊
■专家分析
打通投资和消费的接口
面对广州各区的发展,不少专家都抱以这样的期待:不管速度是快是慢,都要更加注重发展的持续和成果的共享,更加注重提升GDP质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南沙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贸区的建设密不可分,“由于政策的优惠和倾斜,吸引了不少企业和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有很大作用”。彭澎认为,对南沙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可适当辐射到天河等地,这对于招商引资会有较大吸引力。
彭澎表示,在广州各区的发展中,创新创业将是需要重点布局的内容。彭澎以番禺为例说,番禺应抓住国际创新城和高铁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大学城的资源优势,吸引新兴产业和互联网创客前来发展,同时应利用好琶洲建设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地理优势,吸引互联网企业前来进驻”。他还提出这样的设想,番禺可以在汉溪长隆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区,这样大量人群可直接实现在番禺就业生活,对减缓和天河之间的人流压力也有帮助。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出口态势增长普遍较缓的情况下,政府应打通投资和消费的接口,通过投资集聚人气,同时拉动内需,吸引消费。他以天河为例,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与员村国际金融城隔江相望,政府应抓住创新创业的契机,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和新兴互联网产业,吸引企业巨头和创业人士前来投资发展。“通过集聚效应,用投资拉动消费,带动周边房地产、休闲、饮食、消费等的发展。”
林江还认为,花都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好白云机场的效用。“花都应利用好机场带来的人流量,无论是在交通还是酒店、商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要下足功夫,通过机场人流的聚集,带动周边区域消费的增长。”他指出,在大力推进广清一体化的当下,花都要审时度势,重新审视自己跟清远、增城等的关系,可以充当广州和清远之间桥梁的作用,为广清一体化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借势发展自身。
彭澎也表示,从化偏重发展农业和生态旅游,工业发展受到限制,而今年以来房地产总体发展也并不理想,造成其增长速度放缓。“但我们并不能要求每个区都实现一样的发展速度,从化还是应该坚持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型居住环境的打造,并不能为了增长而去开放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