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州经济发展动作频频。4月,南沙自贸片区挂牌,广州“南拓”战略达到极致,广州海港优势地位更加凸显;7月,琶洲卖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入,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雏形显现,并和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形成“一江三城”之发展格局;9月,黄埔萝岗正式合并,被誉为“东部崛起”,1+ 1> 2的新黄埔更被寄望成为广州经济发展新领军和主引擎。
而地处北部的白云空港经济区,在去年备受瞩目的自贸区申报中失利后,似乎显得有点落寞。如何利用其无可比拟的临空优势、较成熟的辖内综合保税区,带动广州“飞起来”,这是当前摆在广州主政者面前的又一道思考题。
去年12月,随着广东自贸区申请范围明确,此前盛传的广东自贸区“3+1模式”落空,曾被视为半途杀入的黑马———“广州白云空港经济区”未列其中。今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3个多月后,在广州全市各区今年上半年经济排行榜中,南沙因“自贸区”加身,其GDP增速一下变得耀眼夺目。
与此同时,在自贸区申报中出局的广州白云空港经济区,如何利用其综合保税区特有的优惠政策,带动白云空港经济区内产业升级发展,挽回一时失利之局面,似乎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广州空港经济区的官方网站发现,自今年4月以来,“空港新闻”一栏异常活跃。尤其到了7月和8月,广州市空港委主任孙秀清及副主任张彦、邱之仲的“拜访”、“会见”骤然增多,数倍于从前。
孙秀清和邱之仲是今年6月“空降”到广州空港委的。此前,孙秀清是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邱之仲是老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7月29日,出身航空国企的蔡朝林走马上任广州市副市长。半个月内,蔡朝林两度调研空港委。而在新一轮的广州市领导分工中,蔡朝林分管空港经济。
频密人事部署的背后,广州空港经济区的一场改革呼之欲出。
而这场改革的引爆点,始于今年3月4日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对广州空港委的一次调研。他说,“空港经济区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资源、平台和载体,是广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布局。”
“这次调研,给惜别自贸区的空港经济区极大鼓舞。”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称,“调研最大的意义在于,两个字,‘做实’!”
何为“做实”?据透露,就是区域“做实”,机构“做实”!
据悉,空港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将围绕白云机场划出的百余平方公里“做实”。据南都记者向知情人士核实,上月,一份117.5平方公里的“瘦身”版空港经济区管理办法,已在相关区和职能部门之间征求完意见。
瘦身后的空港经济区,包括白云机场保税区和白云机场控制区,东起流溪河西至莲山路- 106国道-镜湖大道,南起北二环高速,北至花东大道。目前,该办法已提交给广州市法制办。广州市法制办透露,《广州市空港经济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月将对公众征求意见。
而所谓的机构“做实”,据透露,就是管理主体广州市空港委,将被赋予土地出让权等“实权”,“简言之,就是建立一个类似新的开发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两个“做实”,或将让这个被定位为全球综合航空枢纽、亚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的空港经济区,再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并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广州全面起飞。
规划面积
2010年
460k㎡
《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范围:东至京珠高速、南至北二环高速、西至广清高速、北至北三环高速。
规划定位: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国家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
2011年
288k㎡
《广州市空港经济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东起京珠高速、西至凤凰南路、北起花都山前旅游大道、南至北二环高速公路
规划定位:国际化航空物流中心、空港商务中心、知识创新中心、临空制造中心和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2013年
439k㎡
《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东起京珠高速,西至广清高速-巴江河,北起珠三角高速,南至北二环高速-流溪河
规划定位:全球综合航空枢纽,亚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中国重要的临空经济中心、航空经济示范区,华南地区重要的发展引擎和增长极
2015年
117 .5k㎡
《广州市空港经济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规划范围:包括白云机场保税区和白云机场控制区,东起流溪河西至莲山路- 106国道-镜湖大道,南起北二环高速,北至花东大道
规划定位:未知
前世今生
退缩扩容
瘦身……白云空港区成长“秘史”
2004年 老白云机场北迁 埋下空港发展伏笔
始建于1933年的旧白云机场在服役50多年后,终于难掩老态。城市的迅速发展不断拉近城市和机场的距离,到上世纪80年代,白云机场距离市区只有6公里。因对市区建筑高度造成限制并产生噪音干扰等问题,国务院1984年批复,不宜扩建,考虑新选址。
到今天,仍能在网上看到当年选址番禺、花都南北之争的痕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选址最终落定白云人和镇和花都新华镇交界处。这个位置相较老机场北去17公里。时任广州市领导林树森在其著作《广州城记》中,讲到花都选址的优势时,称其“地形较为开阔,有发展余地”,“地面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优越”。这为今后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划定广阔的发展腹地埋下了伏笔。
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并区,广州市域面积由原来的1444平方公里扩大到3718平方公里,广州拉开“骨架”。同年,广州确立“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空间发展方针。2004年,新白云机场投用。新白云机场的建成和旧白云机场的搬迁被认为,正是“北优”之举。
2004-2008年 花都白云先后发力“空港”概念诞生
白云机场选址在白云人和镇和花都新华镇交界处,这注定了此后白云区和花都区在“空港”中的竞合关系。
2004年开始,“空港”这一词语也伴随新机场的投用,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两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南都记者对比发现,早在2004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就把“机场因素”作为推动该区经济增长的四大因素之一,强调机场效应将带动物流业、高新科技产业等空港产业的发展。招商亦多次打“空港”牌。
第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花都区对“空港经济”着墨更多,将其“升格”为花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和着力点,并明确提出发展“空港经济”,力争2007年使机场带动区成为发展空港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国内外有影响、初具规模的空港经济园区。这也是南都记者首次在官方文件中看到“空港经济园区”的表述,尽管当时还没有具体范围,但花都对“空港”的打造思路已日益明晰,强调产业对空港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比花都,白云动作稍显迟缓。通过2005年《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可见,白云区把更多精力花在打造“腾挪”出的白云新城(老白云机场旧址)上,对于新白云机场,白云区更侧重路网建设。有亲历白云机场迁建的广州市老领导告诉南都记者,花都区(当年还是花都市)在白云机场迁建过程中,显得更为积极。在市级层面,广州市于2004年编制了《广州白云机场周边地区整合规划》,虽然没有提出空港经济区的概念,但是对机场周边地区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思路。这种控制是有先见的,当然,这是后话。
2008年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空港”规划发展提速
事实上,空港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话题下展开的。2007年开始浮现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城市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经济发展方向和方式。为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遗留的诸多矛盾,中国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
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至2020年)》出台,指出珠三角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对应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开拓,就是寻找新经济平台。广州在落地文件中明确,将发展空港经济纳入全市的战略部署,广州加快空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这一政策背景带来地方对“空港”经济的研究热潮。2009年,白云区空港办公布《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白云区专题研究》送审稿,提出白云新城和白云国际空港新城孖城“双圈互动”,并按照“一河(流溪河)、两岸(沿流溪河两岸)、三区(临港经济区、空港新城区和生态保护区)、四镇(钟落潭镇、太和镇、人和镇、江高镇)”发展后者。与此同时,花都区空港委谋划设计了四个空港经济核心区,面积共计32.55平方公里,其中,3个核心区位于花都。地方政府的发展激情虽可见一斑,但各自为政的局面亟须市级层面的统一。
2011年 广州市空港委成立 空港经济区轮廓清晰
2010年7月,广州市发改委牵头的《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印发实施。可以说,这是广州市市级层面对“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始点。规划范围大致为东至京珠高速、南至北二环高速、西至广清高速、北至北三环高速,面积约460平方公里,占当时广州市域面积的6%。
《规划纲要》指出,空港经济具有阶段性特征,即先后历经空港(第一代)、空港及周边临空工业园(第二代)、空港城(第三代)、空港都市功能区(第四代)发展阶段。广州空港经济正处于第二代的快速发展期,力争用10年时间(到2020年)走到“第四代”。《规划纲要》还明确了“一核两轴四区”空间结构,重点建设白云国际机场航空枢纽、空港综合交通枢纽、空港现代物流枢纽、空港综合保税区和空港商务服务区六大功能区。
在体制机制层面,于2011年成立广州市空港委,作为广州市政府的空港经济发展管理主体,由时任广州市副市长甘新牵头,全面统筹空港经济发展。
广州空港经济区至少在规划层面步入了“快车道”。2011年,《广州市空港经济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明确了288平方公里研究范围。这相比之前的460平方公里,西北面有所“退缩”。至此,空港经济区轮廓清晰。
2014年至今 扩容后再“浓缩”捆绑南沙申请自贸区
2013年,于广州空港经济区而言,非常关键。
这一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把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这就好比空港经济区的助燃剂,催生了《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的出台。这一次,空港经济区由288平方公里扩容至439平方公里,东起京珠高速,西至广清高速-巴江河,北起珠三角高速,南至北二环高速-流溪河。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透露,保护流溪河是空港经济区扩容的一大原因,“考虑到空港经济区原范围已经是288平方公里,承载比较大,会对流溪河形成影响,所以把整合研究范围扩大到东部流溪河流域,总规划面积达到439平方公里。”
就在《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经规委会通过3个月后,白云空港经济区的身影和南沙、前海、横琴一起出现在了广东自贸区的初步方案里。
“空港经济区的加入情有可原,因为临空优势不可比拟,辖内的保税区也比较成熟,作为地方政府,自然希望多争取一块政策高地,”广州市一名政府人士称。2014年2月,广州市长陈建华在市长新闻发布会上澄清,空港经济区纳入申报的是7.4平方公里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并非439平方公里全域。
广州空港经济区的“自贸区梦”,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长至一年零三个月的悬念,最终在商务部部长高虎的权威说明中破灭,地方官员的遗憾溢于言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广州空港经济区只是暂时失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