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四届新经济力量论坛将在广州雅居乐富春山居举办,而本届新经济力量论坛也得到了广州开发区的支持,论坛地点再次落在处于广州创新中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近期,广州开发区借区域调整之机,全面整合招商资源,通过专业分工,调动8个相关部门及7大经济片区力量,初步形成“管委会多个部门+多个招商公司”的“大招商”体系。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洪谦,给大家提前探探广州开发区的未来“新”动作。
招商“全链条”为区域发展“补链强链”
据悉,作为华南地区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区域,广州开发区已聚集6000多家中外企业,共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设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160亿美元,引进外资项目32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0家,LG项目投资40亿美元,为近年来广州引进的最大单个外资高科技项目;引进内资项目2800多个,金发科技、京东、苏宁、蓝月亮等大型内资项目发展迅速。
据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洪谦介绍,广州开发区构建了招商的“全链条”:招商前沿设计——主要包括招商产业规划和招商政策的制定;招商一线实施——主要负责挖掘招商线索和项目谈判引进;招商服务支撑——主要负责项目落地筹建;招商要素保障——主要负责用地规划、土地供应和项目审批等;招商评估——主要负责招商考核、项目评估和招商政策兑现。
洪谦告诉记者,由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负责全区重大总部项目、大型外资项目、中央企业及重点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的招商工作,并统筹安排全区用地项目、统筹安排进驻平台载体及楼宇的重点招商项目。同时,请区政策研究室、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版权局)等8个部门有侧重地开展或参与招商。例如,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版权局)主要负责引进科技产业项目、科技金融项目、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服务项目,推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项目招商。
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中以合作区)、黄埔临港经济区(长洲生态文化旅游区)、西区产业园(保税区)、云埔工业区、长岭居7个经济片区支撑起全区的经济版图。据洪谦介绍,广州开发区将充分发挥功能经济园区的产业特色,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各个园区将围绕自身的功能定位,有所侧重和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工作,实现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例如,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根据知识城的产业定位和规划,引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类项目,推动项目进驻腾飞科技园等载体;广州科学城重点引进高科技企业及总部,并打造广州东部CBD集群;广州国际生物岛(中以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引进国内外创新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引进国内外大型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及相关产业金融类总部项目。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知识城合资公司和生物岛公司的平台招商作用,以及发挥20多家专业招商公司的作用,运用社会力量开展招商工作。
精准靶向招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在此前招商引资的基础上,今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过渡。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表示,未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集聚的创新点,重点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和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引擎,为新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此,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将围绕工业4.0新趋势下的重点产业实施靶向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招商。聚焦总部经济、高端制造、“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抢占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竞争高地,逐步把这些先导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以智能装备为例,广州开发区将集群式引进机器人为主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项目。目前,广州开发区构建了从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下游系统集成、研发检测到专业孵化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共集聚57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
据洪谦介绍,在招商保障制度的设计层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加快推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省级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商事登记制度、项目审批机制、专项评估评审制度,建立信任审批绿色清单、监管清单,加快实现“一张清单管市场”的目标,构筑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广州开发区在引资、引技、引智方面的扶持政策已达18大项,涵盖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政策扶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