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新主线”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4日

 专家解读广州“十三五”规划

 编者按: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本月14日,《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向社会公开。未来五年,广州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及增长极,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同时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南针”。在“十三五”新战略下,广州如何精准发力?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专家解读广州“十三五”规划》栏目,为广州未来发展方向献策。

 最大的创新在于,将主导产业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战略性功能塑造紧密结合,通过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建设,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

 “十三五”期间,广州经济全面进入增速降档、结构调整、动力切换的新常态。在新的转型拐点上,广州“十三五”规划就经济发展蓝图提出了一条基本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强指出,广州“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位置,充分体现了新常态下广州增长动力向创新切换的必然取向,也体现了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的基本指导理念。

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新主线”

 广州近期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广州未来发展“要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首要任务,《建议》就经济发展蓝图提出了一条基本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其中,增长极的作用与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二是资本的集中与输出,三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四是形成经济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就像一个“磁场”,因其规模、市场、人口效益能够向外放射出强烈的磁力,吸引资本、技术、知识人才向其集聚,产生“极化效应”;同时又是一个“辐射源”,能引发“扩散效应”,将创新成果、关联产业、信息交通等扩散到腹地,成为引领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火车头”。

 而动力源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来源于科学的空间布局,来源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如何构建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构建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首要的是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张强分析,本世纪之初,广州首开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之先河,历史性地提出了“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及“中调”的空间发展战略,拉开了城市发展的骨架,成功规划和培育了一系列新的功能组团,完成了战略性基础设施布局,初步奠定了多中心网络城市的基础。

 “而此次《建议》在原空间战略基础上,强调以发展新空间承载发展新产业,在空间战略整合上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创造性地提出重点构建三大战略枢纽,即南部的国际航运枢纽、北部的国际航空枢纽和城市中南部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构成国家中心城市的宏大架构;二是突出强调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依托珠江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环境品质;三是依托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及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北京路文化旅游核心区等区域级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在新的规划布局下,广州将形成的新的“黄金大三角”及“黄金小三角”。从整体来看,空港、海港、创新港将构成集聚全球高端资源的“黄金大三角”;而在中心城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是中心城区集聚高端要素的核心区域,构成“黄金小三角”。

 张强认为,总体上看,关于城市空间战略的整合优化,隐含了广州谋划建设网络之城、绿色之城、商务之城、智慧之城、文化之城的理想,尤以构建三大战略枢纽为标志,力争建成名副其实的全球之城。

 构建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广州要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

 张强分析,新世纪以来,广州开始奉行“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柱。“十二五”期间,我市进一步提出重点建设10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强认为,此次《建议》既有适当继承,也有重大创新。其最大的创新在于,将主导产业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战略性功能塑造紧密结合,通过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

 在“三中心一体系”中,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起着引领作用。而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广州市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机构、规模、平台发展存在“缺、少、弱”等不足,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使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产品体系丰富化、信息交易体系规范化,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不能抛下“制造业”

 张强分析,本次《建议》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这是符合广州现阶段发展实际的战略抉择。”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广州不仅要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使其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同时也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提升先进制造业方面,广州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优化提升汽车、电子、石化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生物制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51224/4242.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