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企业强势崛起互联网创客项目受青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6日

创交会上的白云元素

5月27日—28日,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暨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简称“创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行。创交会上不乏白云区企业身影,在6家参展企业中,有的捧起“创交会”杯创新创业奖杯,有的拿到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奖,来自白云区的孵化器创客街更是本届创交会赛事和论坛的承办方。

记者发现,在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当下,白云区不少科技企业保持着自主研发创新活力,但是科技成果如何进行产业对接,有企业反映还差“临门一脚”。据了解,目前白云区正在筹备区一级创投基金,搭建多层次社会资本,以吸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落户。 ●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A.自主创新发力,白云创新企业引关注

5月27日的创交会现场,广州琦安琦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摊位前一款“营养眼膜”产品吸引了不少“逛馆”企业注意。“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专利发明、具有视力功能训练的营养眼贴膜的产品。”企业负责人伍卫东向露出兴趣的专业人士推介道。

据了解,这款“营养眼膜”目前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和2个实用新型专利,由琦安琦公司耗费4年时间打造而成。“为了研究抗过敏、不发烫、无刺激眼贴材料,公司总共试验了100多种样板。”在伍卫东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叠成小山高的样板,上面写满“不合规格”“重新更换”等字眼。

“营养眼膜”在创交会上走红并没有令伍卫东意外,他有些遗憾地说:“早知道创交会上企业对视觉产品如此感兴趣,我还应该把‘多维式视觉训练功能乒乓球台’也带过来,现场可以进行展示和娱乐,肯定人气爆棚。”

同一天,广州市地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龙环保”)在“创交会”杯大赛上推出首台20万吨级别微滤设备,产品令人耳目一新,最后勇夺“创交会”杯大赛二等奖。

成立于2012年的地龙环保,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温伟聪曾参与建设广州亚运20多个污水处理项目,在污水处理的微滤设备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2014年,微滤设备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015年微滤机获广州市创新资金专项扶持,同一年,微滤设备在广州投入生产。目前,微滤设备已经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记者了解到,地龙环保研发的这台微滤设备填补了10万吨/日以上单台过滤设备的技术空白。设备在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上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备容积率高、占地面积小、装机功率低、运行能耗低、水耗低、设备精度高,整体投资造价低等优势。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的过滤设备只有5万吨/日的处理量,地龙环保的微滤设备如果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可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这对广州等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我们设计的这款设备各项参数上都优于同行50%以上,领跑全国乃至国际的污水处理水平。”温伟聪说。

目前,温伟聪的微滤项目将在半年内完成3—5个样板工程,完成国内设计院技术交流、进入水管客户供应商名单,并希望能够签订5—10家产业链关联战略合作伙伴。

B.对接产业还差临门一脚,建议拓宽对接渠道

不出意外,创交会结束后,不少风投纷纷与琦安琦、地龙环保进行了谨慎的接洽。“总体而言,自主创新产品在创交会受关注度高,但是如何与风投合作,促成产业对接则还需要临门一脚。”伍卫东告诉记者。

“琦安琦公司还有高分子生物材料隐形镜、功能性隐形眼镜、智能游泳眼镜、智能运动眼睛、远程眼病诊疗仪器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如何让产品与市场进行对接是目前公司发展的头等大事。”伍卫东说。

温伟聪也有同感。地龙环保的微滤设备技术现已运用于番禺中部污水厂除臭项目、京溪泵站除臭项目等。创交会上获得大赛二等奖给公司增添不少信心,“为我们下一步项目融资、扩大产能开了个好头”。

但是对于如何对接市场,伍卫东和温伟聪也颇为“头痛”。琦安琦目前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新产品研发,地龙环保投入的研发经费接近800万元,两家企业都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但是还没有看到量化生产的“曙光”。

与这家公司有着共同感受的还有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此次参展的是该公司从意大利引进的智能停车库,该智能停车库仅需20米直径便能停108辆车,是2014年李克强总理引进意大利的十六个技术项目之一。目前,这项技术仅在福州市进行试点,而在面临着停车难题的广州,则“施展无门”。

胜特建筑停车库项目负责人张琦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对接还在等待项目洽谈中,而该公司自项目引进后,到目前为止,组织了22批技术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赴意大利学习体验智能停车场技术。

为何产业对接难?温伟聪认为,除了因为项目投产资金需求大、产品收益回收周期长之外,还与当前广州风投机构投资偏好有关。“在市场风投较少插足的地方,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企业拓宽对接渠道。”温伟聪建议道。

C.创客氛围正浓,小而新项目受青睐

“‘口袋兼职’APP是从创客街孵化出来的创业项目,2015年获得中科招商2000万元A轮融资。”创客街区域经理林彬告诉记者,“‘野农优品’也同样起步于创客街,去年登上央视《创业英雄汇》,潘石屹担任其创业导师,亲自为其代言。”

在白云区国际单位C2幢三楼里,孵化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创客街成为此次创交会上一个提供“后勤服务”的团队:承办了“创交会”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总决赛、VR体验馆、创客街—虚拟现实空间演示与论坛、创客街—创业项目路演以及创客街-智能硬件展示。

2014年11月,专注于天使投资的创客街成为白云区为数不多的企业化孵化器,2015年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两年间,创客街已经孵化毕业企业有20来家,不少后来成为电商、智能硬件和网络开发公司,在广州创客界里名声不小。

创客街成为“创交会”杯大赛总决赛承办方,与这家新锐孵化器的理念不无关系。据了解,创客街实行零租金、便利化、全要素扶持创业创新人群、团队和项目。更为吸引创双创团队的是这个孵化器后面有着IDG资本、复星集团、中大创投、嘉实基金、泽熙基金等投资人和机构,大量创客团队倾慕而来。目前,创客街还在武汉、南京、成都等城市开设了连锁分公司。

林彬告诉记者,近年来,白云区已成长为广州创新创业集聚大区,其“洼地”效应正在凸显。

标志之一是各类创业孵化器如春笋般涌现。截至2015年,白云区拥有联炬、嘉溢、至德三家民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市级孵化器2家,孵化总面积达35.31万平方米;此外,一大批由旧工业区改造升级的新兴产业园区,亦具备孵化功能。

以联炬孵化器为例,孵化器运营方作为发起人,已针对孵化企业构建起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综合授信专项贷款为主体,股权交易中心、各专业机构共同打造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白云区科工商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双创氛围越来越浓,每月均有新的创业团队向区内孵化器登记,观察成功孵化的创客项目,大多是小而新的项目,其实不乏为电商项目,“这与白云区的产业实际相符合。”

据了解,目前白云区正在筹建该区创投基金,搭建社会资本进入主导产业、科技企业的平台,以吸引更加多元化的创客团队入驻落户。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60606/4664.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