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抱团出海” 政府综合保障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7日

“十二五”期间,我省对外投资合作明显提速,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1%。2016年,广东企业“走出去”势头有增无减,但层次和质量还不高,新一轮对外开放正面临复杂的挑战。广东企业“走出去”如何抓住当前涌现的新机遇并尽可能规避风险,政府又应当如何作为?

22日下午,由省商务厅、前海管理局、南方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新常态下新趋势”之“广东企业‘走出去’发展趋势”专题座谈会在深圳前海召开。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代表就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粤企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

与会嘉宾认为,粤企可以用好当前赴欧美兼并的机遇,也可“抱团出海”提升竞争力以突破“走出去”瓶颈。

以并购获取高附加值资源

虽然我省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走出去”层次和质量还不够高,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仍“不想走”“不敢走”“不会走”。

针对这个问题,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所长蔡志敏表示,广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走出去”必须依靠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兼并和设立研发中心,提高创新能力。

他认为,广东企业要看清目前国际经济复苏持续低迷,许多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和技术正处在价格较低阶段的形势,应当主动并购,积极获取国际高附加值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有效地整合境外资源,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例如我省纺织服装企业到埃塞俄比亚等棉花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纺织纤维原料生产,到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服装加工,到意大利等人才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设计室。

招商国际副总经理杭天建议,广东企业“走出去”,不妨注意复制广东改革开放经验,为投资目的国对外开放作出贡献。例如招商国际利用该公司在吉布提的港口,与该国政府合作创办自贸区,推动该国政策和法律创新,吸引国际产业转移。

组建产业联盟提升竞争力

目前广东大量中小企业实力还不够强,因此“抱团出海”成为一条最现实的路径。

来自中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的刘俭提出,解决这一难题最好的办法是组建产业联盟。这样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广东企业体量小、服务单一、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通过资源共享、互惠协作等措施,提升整体竞争力。广东可成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产业联盟”,以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为着力点,由产业投资企业、金融企业、工程企业、制造企业、相关科研院所作为最初成员单位,不断吸收省内龙头企业加盟,共同开发优质项目。

在广东省外经协会副会长刘永如看来,随着多元化服务促进体系的不断完善,专业联盟与政府部门的分工可以更加清晰。联盟负责搜集各目标国家的宏观环境信息、项目合作信息、建立当地的投资服务网络。政府部门根据这些信息,运用行政和财政杠杆,分类管理引导企业投资合适的市场、产业。当进入运营阶段,联盟组织金融、法务、税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度个性化服务,促成更多企业有序“走出去”。

政府牵头建综合保障体系

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控一直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目前企业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中信保广东分公司项目险处处长蒋韶华与省外办调研员陈谦均认为,目前广东对风险防控的重视还需要加强,建立起企业的海外风险的综合保障体系。他说,目前全国对外投资金额600多亿美元,但是中国企业在国外实际控制的海外资产规模却高达5400多亿美元。广东是我国对外投资大省,这两个数据也非常高。但是,目前企业对海外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多位嘉宾在发言时说,不少企业在国外投资,买了地、公司发展也做了充分的计划,当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时,目的国产业政策突然发生大幅调整。不仅本可拿到的补贴没有拿到,前期工作还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往往损失惨重。可见,单个企业对投资目的国产业政策变动的防范能力是很弱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许多国家一下子聚集了几家同类型的中国公司同时开展项目,这些项目往往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开工,当地技术工人的用工缺口大幅增加,带来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在投资和开工前,无法了解同行的计划,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安排。

此外,有的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因目的国某届政府提出了极为优惠的政策,而贸然进入。但下一届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有可能抬头,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如何进行渐进式的投资,如何集体融入目的国的产业,成为目的国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均需要系统性地做出部署。

与会者建议,我省应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起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综合保障体系,从多个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保障企业权益。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60627/4716.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