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创新枢纽建设 广州科技创新交出了哪些答卷
来源: 人才广州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1日

最近,广东省创新办发布了“2016年全省创新驱动‘八大抓手’完成情况监测评估报告”。报告中显示,广州市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排名全省第一……这一组数据的背后,彰显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科技创新之火“燎粤”的喜人之势。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打破了对传统路径的依赖,着力推进科技与产业、平台、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民生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龙头。

优化创新空间推动科技金融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推动创新工作的基础。

广州按照“一区十九园”的发展格局优化创新发展空间,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形成科技创新的“北斗矩阵”。科技创新区域的集聚效应不断扩大,为广州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引入了腾讯、阿里等14家领军企业,11家企业正在动工建设,总投资规模550多亿元;富士康10.5代显示器项目落户增城并动工;亚信数据全球总部与微软创业孵化器落户南沙。

金融服务是科技企业及创业项目在成长链条中的重要资源。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包括高新科技企业在内的大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

对此,广州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也通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企业持续地进行科技创续注入“强心剂”,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2015年至今,广州市财政在科技金融方面投入约10亿元,引导了约290亿元社会资金,放大倍数近30倍。截至6月20日,共对634家企业授信58.76亿元,授信规模全国最大,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完善创新平台体系为创新创业环境注入活力


创新平台体系的完善是广州市扩大科技创新影响力、建设国际创新枢纽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企业模式不同,孵化育成是一种创新、快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有效手段。企业孵化器能在减轻科技创新公司资金、人才以及资源等压力的同时,促进科技经济的发展。截至5月底,广州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07家,孵化总面积855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或评优秀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前三,从质量和数量上取得相对优势。

随着广州驻美国硅谷、波士顿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办事处揭牌成立,广州创新科技在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方面“更上一层楼”。与国际平台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广州创新科技企业快速成长、与国际接轨。

一大批创新企业成长起来,广州也开始发挥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引进和培育了各个方面的人才。截止目前,广州市共颁发人才绿卡约2200个;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9人,“千人计划”专家216人。

补齐“一个短板”聚焦“三大领域


在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如何在其他方面突破,实现建设国际创新枢纽的目标?如何持续积累科技创新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广州有着自己的一套计划。

首先,补齐“短板”。从企业质量上,根据现有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给予资金、人才、资源等多个方面精准扶持。在企业数量上,力争2017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科技创新企业总量达到15万家。

其次,通过加快设立50亿元的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将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增加至10亿元、争取实现2017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0家等多个方面减轻科技型企业的经济压力,从而达到扶持的效果。

同时,在IAB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实施“六个一”打造全链条支撑,在IAB产业中选择符合广州发展实际的细分行业,每一个细分行业,支持一家龙头企业,打造一个研发平台,设立一支创投基金,组建一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个特色园区。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推动开放式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广州市将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拓展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创新合作,从而稳定广州在科技创新工作“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70721/5494.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