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春,世界极北极寒之地尚未从严冬中苏醒。在气温零下45℃和平均厚度1米的黑暗冰区连续航行两周之后,“Audax(奥达克斯)”号搭载着船员和天然气开采模块,通过北海航线抵达北极圈内萨贝塔港。这艘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制造的巨轮在2016年诞生时就被冠以“世界首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称号,投产之后又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和锻造它的匠人们的卓越不凡。
2017年尾,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或简称“中船黄埔文冲”)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商船iDolphin 38800吨智能散货船“大智”轮正式发布,再次让全球目光聚焦广州。这艘轮船实现了多个智能系统实现自主研制和集成应用,随后更入选了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全球首艘智能商船、全球首型两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亚洲最大半潜船 “新光华”号、造价10亿元豪华客滚船……近年来,广州在多个高技术领域造出了“第一船”。业内专家指出,国内各大传统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升级,而广州船企正是“中国制造”转向高质高效发展的精彩缩影。
技术精尖
用先进造船技艺造世界顶级船
去年2月,“Audax(奥达克斯)”号船东的高度赞誉由极北传到了温暖的中国南方。能在冰区驰骋的巨轮,却是在广州实现了首造。而且在交付“Audax(奥达克斯)”号之前,广船国际在2008年就成功建造了5万吨级冰区化学品/成品油轮,正在建造的还有全球首艘极地凝析油轮,进一步逐步完善其成品油轮与极地船两大方向的产品线。
“广州在造船领域已经有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产品储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信广州造船业将在这一阶段迎来更强劲的发展。”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信心满满地说。
陈建榕又以“大智”轮为例,该船实现了船舶智能集成信息平台、智能运维系统、智能航行系统等关键核心系统的自主研制和集成应用。“与基础船型Green Dolphin 38800相比,她的推进效率可提高约3%,相同航速日均油耗可降低约4%。这组数据在业内看来是一次船舶节能提效领域的飞跃式进步。”
用智能造船技术造智能船,在中船黄埔文冲,一场智能化工厂的全新改造正在上演。据了解,该船建造中实现了国内首次船舶建造智能化焊接,全船焊接高效化率达到95%,自动化焊接率达到35%。“机器人可实现智能化识别装配间隙及坡口信息,自动配置焊接参数,焊接质量好,正反面成型美观,这是船舶建造领域首次尝试智能化建造的突破。” 船厂相关技术人员表示。
2017年初,中船黄埔文冲在龙穴厂区的智能化立体仓储设备顺利安装完成,实现了物资存储、搬运作业的自动化,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每小时吞吐量为132个托盘。陈建榕介绍,智能仓储已经在很多制造服务业中实现,但是造船过程的物流非常复杂,配件涉及100多个行业,而不同配件被放在成千上万个托盘中再分批安装,而中船黄埔文冲是国内第一个拥有智能仓储的船厂。
“创新离不开人才。广州造船业实现技术突破,正是因为这里拥有一大批传承着‘两弹一星’精神的科研专家。”陈建榕分享,“之前听过一位造船专家说,十几年埋首科研,从没逛过广州的商场,当时我的眼睛都湿了。”专家们的默默苦干,换来了一连串科研硕果。据统计,仅2017年,中船黄埔文冲累计完成376项专利申请、33项外部科研立项申报、6项科技成果鉴定。
市场宽广
高质精细化制造保持供不应求
去年12月,广船国际为全球前十大、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MG集团建造的26.1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1号船举行了命名仪式。“我们一共向广船国际订购了4艘,这次合作建立在对方技术实力和双方8年合作的基础之上。这是为澳大利亚黑德兰港量身定制的吨位最大节能环保型矿砂船,是我们保持低成本运营的最佳选择。”FMG集团CEO伊丽莎白·盖恩斯(Elizabeth Gaines)表示。
5万吨成品油轮20年以来稳坐中国第一把交椅,世界前三;11万吨大型成品油轮推出市场两年时间内,广船国际成为中国该型船订单最多的厂商;半潜船覆盖2万吨、5万吨、7万吨、10万吨级别,现有新建造的半潜船队五成来自广船国际制造,在全球中稳居第一……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一一列举道。
“高质、精细制造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周旭辉介绍,2016年在全国造船业订单同比下降60%的背景下,广船国际到2019年交船的订单已几乎排满,而2017年接船订单较去年再增长300%,并且同类船品造价高出国内水平3%-5%。
2017年,广船国际全年完工交船31艘,其中南沙厂区完工交船18艘,创历史最高纪录。中船黄埔文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4.2亿元,完工交付35艘各类船舶。
陈建榕分析,广州船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之后,近年来国内的油田开采、海上风电、跨海大桥等工程也带来了海工市场的繁荣,“虽然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但技术含量高的‘广州制造’明显胜出。”
去年,中船黄埔文冲在建造出我国首座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达90%的R-550D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之后,又与广东精铟海洋工程合作建造了华南首座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总投资达460亿元、总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项目,是世界级集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海中人工岛和地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其钢结构合作方就有中船黄埔文冲、广船国际。
此外,珠三角内河运输市场也为广州船企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去年11月,广船国际制造的2000载重吨的新能源电动船交付广州发展航运有限公司,将在后者现有的内河煤炭配送航线上试运行。据了解,广船国际未来将参与更多新能源电动船研制,意在引领内河船环保运输的发展趋势。
产业链回暖
以高端制造助力消费服务业积累优势
据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统计,以船舶行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来看,广州船企占全省的约三分之二,是广东船舶行业的核心地区。
陈建榕介绍,全省大型的船舶制造企业基本集中在广州市地域,这里聚集了广船国际、中船黄埔文冲、广州中船文冲船坞、广东新船重工、粤新海洋工程公司等大型央企、国企和民企,并且拥有龙穴修造船基地等大型船舶基地,产业辐射能力明显。
2017年,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充满了告别的气氛,三座船台和一座船坞先后举行了最后一艘新船下水(出坞)的纪念仪式,厂区最老的船坞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市中心老船厂预计2018年完成去产能之前,南沙龙穴岛基地自2013年起成为了广船人梦想再次启航的新起点。
在广船国际的南沙厂区,凭借全新的重型机械设备,新船下水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去年11月,重约600吨的世界首艘千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南沙被钢铁巨臂整船吊起,再缓缓移放入水中。而在2016年底,一艘5万吨级成品油轮顺利完成了平地下水。74台举力为250吨的移船小车将轮船整船托起,再沿着平地轨道移至半潜驳,再通过半潜驳下潜之后完成。
陈建榕介绍到,在造船配套企业领域,中远航螺旋桨已进军高端船舶配套领域,已涉足意大利大型过滤器泵体铸造和精加工项目;玉柴船舶动力是双燃料低速机世界领先的制造商;广州柴油机厂是中速柴油机及燃气发动机的专业生产企业等等,这些都是广东造船的亮丽名片。
“广州乃至广东发展造船业绝不仅是谈造船技术和工艺,而是应该结合高端消费产业链来布局,包括靠泊服务、维修培训、旅游业,以及航运金融、法律顾问等高端业务。”陈建榕说。
值得期待的是,正在全力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广州,在2017年迎来了中远海散货总部、中远海特运总部等航运央企落户,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全面投产、四期码头签约筹建,以及南沙邮轮母港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2018年完工、2019年运营。
从行业内部来看,在市场拓展和产能优化的良性互动下,广州修造船业整体竞争力在明显增强,在区域发展层面,围绕港口航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而广州乃至广东地区拥有先进的船舶动力企业和制造服务型企业,便于将造船业的优势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拓宽。
声音
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船舶企业应定位为科技型企业
在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的影响,国内外造船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船舶业转型升级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看来,智能制造是我国船舶工业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造船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是由广东省内的船舶制造、船舶设计、科研院所、船舶修理、船舶配套配件企业等一百多家单位组成,在制订行业政策及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桥梁作用。据陈建榕的观察,他认为,近年来广州船企订单纷至沓来的现象,正是船企积极推动船海主业转型升级,努力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结果。“企业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船舶产品正朝着多元化、高端化、节能化和环保化的趋势发展,船舶产业逐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推进,提升了整体竞争能力。”
对于广州造船业未来发展的建议,陈建榕提出,一是兼并重组是船企转型的未来趋势,整合重组旨在现造船资源的统一、优化配置,精简机构、发挥规模优势和协同效益;二是产品结构转型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利器,重视技术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巩固、扩大市场地位和优势是企业生存之道;三是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型,智能化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主攻方向,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智能化是制造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标志;四是产业模式创新促进全要素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在坐稳主业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资源,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走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并在非相关产业等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他进一步表示,接下来面临的挑战还应考虑到如何扩大内需市场支撑产业发展,建议广东地区可以从深海渔业、内河船舶绿色化、大型海上运输、远洋极地科考等领域,扩大对本土造船业的支持。
(文章来源:广州工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