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税创新服务推出个税电子完税证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6日

因为方便快捷且随时随地可获得,在广东,新型的个人所得税电子完税证明为纳税人青睐。

来自广东省地税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3月15日推出个税电子完税证明至2014年3月31日,全省(不含深圳)共有2827216人次通过广东地税门户网站和自助办税终端使用个税查询、打印功能;在线打印电子版个税完税证明367840份,打印个税纳税清单286927份;验证个税证明和纳税清单68313份;定制短信服务41291人。

同时,来自税务部门一线的情况表明,由于网上查询个税信息、打印个税证明等服务本身具有的便捷性,吸引、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到办税服务厅开具个税完税证明的纳税人,令2013年广东各地办税服务厅开具的个税完税证明数量大幅下降42.42%,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工作压力。

个税数据库服务精细化

现在,市民办理买房贷款、积分入户,还是移民、旅游、留学、诉讼索赔、申请低保等,都需要个税完税证明。因此,纳税人对个税完税证明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可能随时需要;可能需要多张;可能需要跨年度的,因收入来源多元需要省内跨市的……这样,由税务机关每年在固定时间为纳税人开具并邮寄一张上年度的个税完税证明已经明显满足不了纳税人的需求。纳税人真正需要时,还得跑主管税务机关,在同一个市不同区域取得收入的,还要跑不同的地税局,而在省内不同地区取得收入的则要多地来回跑。由于有的纳税人地址变更后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更改个人信息,总有个别纳税人收不到个税完税证明,导致存在纳税人个人涉税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个税完税证明的重要性凸显,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造假牟利的情况。于是,房管部门等第三方机构在收到纳税人的个税完税证明后,仍要发函至税务机关要求核实真伪。从查验发函、税务部门核实到回函,往往需要10余天。这既增加了纳税人、房管部门等第三方机构的时间成本,也令基层税务机关在审核数据、验证真伪等方面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为此,广东地税自2013年3月起,着眼便民办税,大胆创新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工作,建立个税数据库,通过网络向纳税人提供个税完税证明即时开具、个税信息即时查验等服务,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在家里完成查验、打印等,有力推动个税管理服务精细化、便捷化,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电子完税证明四大优势

和过去相比,个税电子完税证明具有四大优势:

——即时高效,全面准确。纳税人不用往返办税服务厅即可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网络自助打印、查验其涵盖全省、2006年以来所有年份的准确纳税信息和个税完税证明。而网上个税情况的查验、打印等,可由纳税人根据需要自助获取,实现按需服务。

——验证快捷,减负增效。网上验证功能简单快捷,验证时间由以往的至少10天,锐减到目前的仅需20秒。同时,网上服务分流了大部分在办税服务厅办理个税事项的纳税人,大幅减少了基层税务机关提取审核个税数据、查验个税完税证明真伪、门前开票的工作量。

——数据详实,利于监管。通过建立自然人个税数据库,主动向纳税人推送数据信息,加大了纳税人自我约束和对扣缴义务人监督的力度,提升了个税申报纳税的质量,进一步夯实了征管基础。

——安全保密,防控风险。对电子版个税完税证明、网上查验服务等,实行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降低了因邮寄的纸质个税证明误投而泄露个人涉税信息的风险。同时,个税信息全省联网、实时可查,堵塞了管理监控漏洞,铲除了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开具虚假个税完税证明的土壤,有效防控了渎腐风险。

从新的个税完税证明开具方式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看,各项服务新举措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纳税人普遍反映:“现在取得个税完税证明既简单方便快捷,又更好的保护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是一次很好的改变。”

撰文:吴旭红 杨小刚 邢小华

■链接

网上一站式搞掂

查询、打印、验证

纳税人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广东地税门户网站上的“个人所得税专区”,或使用办税服务厅自助办税终端,凭二代身份证或身份证明号码、密码、验证码,即时查询在全省范围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所得项目、收入所得期、支付单位(扣缴义务人)、收入额、应缴税额、实缴税额等。

通过这个系统,纳税人还可以即时打印电子版个税证明和纳税清单。电子版个税完税证明套印“广东省电子出票专用章”,证明效力等同于纸质版个税完税证明。

对于有查验需要的纳税人和第三方机构,该系统还提供了个税完税证明和纳税清单的网上查验服务,直接查验所有从网上打印以及税务机关门前打印的个税完税证明、纳税清单的真伪。

同时,广东地税还开通了免费订制手机短信告知服务,纳税人可通过预留本人手机号码,自愿订制个人所得税纳税信息短信告知服务,了解上月已申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并可随时取消短信订制服务。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40526/2530.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