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州:打造珠江两岸自主创新示范带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2日

2014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8000亿元,同比增长9.1%

2014年福布斯评选的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的25个城市中,广州排名第9,较2013年上升10位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推出的中国城市科技竞争力排行榜上,广州排名第4

中国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中,广州位列第5

广州日报讯 珠江大潮起,广州勇创新。记者昨日获悉,2014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8001.36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比重47.9%;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1647.6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9.86%,广州创新驱动发展驶上“快车道”。今天,广州将迎来第一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一大批先进的创新科技成果将在广州交易、洽谈、对接。在改革开放先行地,广州创新再出发。

创业创新:

广州“众创”引领万众创新

五光十色的“小蛮腰”下,坐落着一个“不打烊”的青年人社群,这里就是“微信”公司所在地。国内最大社交客户端微信就诞生在广州。

除了微信,阿里巴巴的UC浏览器——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也出生于广州。还有名声赫赫的“天河二号”,已连续4次蝉联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第一名。

在万众创新的氛围中,微信、UC、唯品会、YY语音、YOU+青年公寓、亿航科技等一大批令全国瞩目的创新项目先后登场。

“广州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众创空间,拥有一批集聚了大量优质项目、高素质创业者的园区、基地。”长期观察广州城市发展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李鲁云说, “这是广州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方面形成的新优势。”

院士“云平台”:

顶层智慧激荡城市创新

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先后云集了近百名院士,举行超过10多场座谈会、咨询会、论坛,广州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广州正借“顶层智慧”谋划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表示,广州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议的签署代表着双方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工程院将努力为广州市科学发展提供工程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 

广州正通过一系列的集中高端人才、整合优质资源,创新人才、体制机制的举措,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周三,广州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酝酿多时的《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相关配套文件。广州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重点把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示范区,把琶洲地区建设成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协同创新联盟”:

发展上下游衔接的创新集群

新兴产业谋发展,更要“创新集群,抱团取暖”。2014年,广州1656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收入达3815亿元。围绕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技术优势领域,广州大力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与产业、用户上下游互相衔接的创新集群。

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平台”,就进一步整合了广州地区健康医疗科研、诊疗资源和服务优势。从2014年起,广州还设立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健康医疗领域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目前,广州市已成立了12个协同创新联盟,“在未来2~3年里,围绕广州重点产业,将建立50个协同创新中心,承担广州市的重大项目。”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说。

广州自主创新示范带:

形成数十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创新的号角正在激励更多的人奋进。 目前,广州形成了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各类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载体。近年来,被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外包服务示范城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数十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特别是广州高新区、南沙新区,成为广州创新发展的双引擎。

市委、市政府提出,广州要充分发挥广州高新区和南沙区创新双核引领作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智慧城市”等新的发展战略部署,利用广州高新区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发展先进、创业孵化活跃、科技服务完备的比较优势和南沙区集合国家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三大国家级发展优势,用足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沿珠江两岸打造广州自主创新示范带,让广州创新驱动发展驶上“快车道”。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50522/3703.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