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下一个十年 打造互联网高地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5月底,全国的眼光聚焦到了琶洲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这个面积约为16.3公顷的空地,将引进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唯品会、小米、YY语音、国美、苏宁等电商和移动互联网巨头。

随着千亿级别的总部区即将破土动工,广州准备好了吗?

广州不是简单地将琶洲总部区作为产业聚集区,如果仅此目标,这与任何一个工业园区教科书式的做法并无不同,广州要培育的总部区是希望这些业界大腕带来互联网技术革新,让广州站在新的互联网高地上。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布局中,广州相比北京和深圳优势并不突出,广州凭什么说服上述的大腕进驻广州?答案之一落在广州的智能制造业上。

今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将国内唯一一家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落户广州,国机集团看中的是广州发展智能装备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的下个十年是“互联网+”融合的十年,广州的下个十年是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的十年,这也是广州要培育的新互联网高地的十年。

未来,广州应顺畅互联网思维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推进制造方式的互联网化,并且带动制造业创新销售和服务模式。

一个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图景,正在激发广州打造互联网高地的雄心。

策划:姜玉龙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

琶洲地块吸引互联网巨头进驻

从广州的珠江北岸行车开过华南大桥,以西是规划中的琶洲A区,在华南大桥和正在动工建设的宝境广场中间有着一片面积大约为16.3公顷的空地。这片空地从5月底以来不断引发广州遐想。一个千亿级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集聚区将从这里开始“引凤筑巢”。

5月底,琶洲A区10宗商务设施兼容商业设施用地进行拍卖,总起拍价97.5亿元。其中有6宗地块“点名”要求电子商务、电商平台企业入驻,并且要求竞买人是201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的电子商务企业,另外有2宗地块要求竞买人必须为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企业,还有2宗地块的竞买人是2014年中国品牌500强企业。

消息一出街,业界一片惊叹。琶洲打造的千亿级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将是中国新的互联网高地。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斌得知消息后,最后下定决心将在琶洲岛上引进自己的公司。

中国互联网BAT三大巨头中的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公司明确表示进驻琶洲。另外,根据政府规划,这个总部区计划引进小米、唯品会、苏宁易购、复星集团等诸多知名企业。

此前,小米科技CEO雷军与广州市领导进行过会面,谈及琶洲的电商与互联网产业总部区时,雷军表示“愿意加强合作”。作为全国非上市但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它的到来也令人对琶洲的前景浮想联翩。

广州本土互联网科技企业广州欢聚时代公司(网络上通称“YY语音”)正在争取成为琶洲总部区的一员。这几年来,这个已经成立有十年之久的移动互联网通讯语音软件服务提供商,借着网络游戏的快速普及,2012年11月2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第一季度,欢聚时代净营收为人民币11.503亿元,同比增长72.6%。

对于YY语音来说,进驻琶洲总部区能更好与互联网企业互动与交流。YY语音一位负责人称,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带动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广州基于电商和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琶洲总部区的区域创新系统将成为城市的一个创新系统。而YY语音希望借助互联网产业的聚集,对企业发展起到良性提升,同时也可以寻求与更多电商企业合作。

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亟需深度融合

去年,广汽研究院一款新车型设计整整缩短了两年时间。帮助缩短时间的正是有着“最快大脑”之称的“天河二号”。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广汽的新车型设计5个月便告完成,并模拟实现优化设计、防撞性能测试。

在广州,众多智能制造正在尝试通过超算技术达到缩短设计时间。“天河二号”拥有六大服务平台,其中一个是“装备的全数字设计与制造应用服务平台”。

超算与智能制造的融合让广州看到另一种可能,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智能制造业中去。

广州已经在行动。2014年,广州通过了《全市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的意见》,提出了“1+1+9”电商与移动互联网集聚总体规划布局意见。一个“1”是指琶洲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另一个“1”是荔湾区白鹅潭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区,“9”是指广州的黄埔、天河、白云、南沙等9个区将建设关注于电子商务或互联网的产业基地。

将互联网接入智能制造必将是广州面对中国制造2025使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广州解决了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广州将有机会占领新的互联网高地。

广州对培育新的互联网高地既有热情,又迫在眉睫。广州与北京和深圳相比,互联网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得分并不算突出,广州的优势在于拥有成熟的智能制造业。

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表示,国机集团即将成立国内唯一一家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落户广州。

广州的智能制造能否成为引领珠三角及至全国的“最强大脑”,关键在于与互联网融合。徐建认为,通过一系列电商和互联网产业的平台搭建,广州制造业将会呈现出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在线服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等几大鲜明特征。

目前,广州正在顺势而为,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但是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而且推进制造方式的互联网化,并且鼓励制造业创新销售和服务模式。

培育产业聚集区迎接创业大军

在琶洲电商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中,阿里巴巴旗下核心教育培训部门淘宝大学、微商领袖联盟等已经决定落户,这意味着未来电商人才和电商创业人才将可能从广州起步。谁也无法猜测,在这些人才当中,未来将诞生多少个“马云”式人物。

“1+1+9”产业聚集区未来将为广州引进电商和互联网人才,仅在琶洲电商和移动互联网总部区里,预计未来将有8万名高端人才在此就业,而每一家大型企业将带动50—100家相关企业向总部区聚拢,形成内外创业,内外孵化的体系。

大型企业落户电商和互联网产业聚集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考虑:跟大型企业相关的大小公司能够在当地以较低的成本存活。

对于大多数创客们来说,广州具备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和生活成本比较低,而广州科技研发资源却很丰富。拥有独特优势的广州,随着产业聚集,创新创业的基础将更加雄厚,并最终形成溢出效应。

当前,广州的琶洲总部区有必要向北京中关村学习经验。中关村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绝对高地,现在的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人才溢出效应,从中关村辞职下海创业的互联网人才比比皆是。

中关村创业人员对办公空间、人才、资本等创业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车库咖啡、36氪、3W咖啡等创新型孵化器应运而生,企业成长所需的人力、资金、市场等“养分”都能从这些创业服务企业中一一获取,创业因此变得更简单。

反观广州,创新创业聚集地还不够多,在电商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增长的今天,广州要培育上述产业聚集区,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应该提前谋划。

最近,广州的1918创意商务空间红火起来,在这里,创业者最低只需要1000元就可以拎包入驻带办公家具的写字间。这家“全能”的创业孵化器还有连锁店,网点覆盖了天河、海珠、越秀和黄埔等核心商务区,累计进驻的创业型企业超过2000家。

广州的YOU+国际青年社区同样建有创业社区,通过融合租住、办公、休闲的方式主打创业牌,目前北上广三城均有创业社区。广州甚至有创业者退掉珠江新城的房子,专程住在创业社区内为创业梦想打拼。

从1918创意商务空间和YOU+国际青年社区的红火,可以看出众创空间需求量已经在广州快速增长。随着以企业为主的电商和移动互联网巨头的项目落户广州,广州的人才结构将更加丰富,如目前广州的微信团队、YY团队等已经带来了人才的聚集。

广州要释放更多空间,以迎接电商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创业大军到来。

■观察眼

引导草根创业

释放民间活力

广州以传统经济为主,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商贸大港,企业主要是传统型或贸易型,在思维上拥抱移动互联网,比上海和北京慢了一拍。

有研究显示:广州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虽然名列国内6大城市行列,但是投入和环境比起北京和深圳还有不足。从去年起,广州通过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1+1+9”规划布局,特别是毗邻广交会的琶洲A区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启动拍地,成功吸引了众多业内巨头进驻,千亿级的琶洲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呼之欲出。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抢占先机。但也存在很大的机缘巧合,阿里巴巴在杭州是因为马云发现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把握时机的同时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浪潮中,广州有优势,也有短板,要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引领辐射效应,广州还需发挥固有优势、弥补短板、突破瓶颈。

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短板显而易见,没有一家叫得响的互联网巨头扎根广州。但是广州的特色是满天星星,今天没有巨头,不代表明天没有巨头。广州的低调务实,可能会产生隐形冠军。移动互联网变化太快,所以不用恐惧巨头,作为创业者最主要的是差异化竞争,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广州的优势也极为明显,特别是代表着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在广州已经成熟起来,国机集团将首个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落户广州便是例证。

近期,更有一批国内外智能装备巨头汇聚广州。全球机器人“四大巨头”中的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已经在广州设立项目,瑞典ABB机器人也已达成合作意向;国机集团的中国智能装备研究院已经落实用地。广州还在谋划与全球制造业龙头GE共建一一个工业4.0样板项目,为珠三角企业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模式。

综观广州互联网产业短板和智能制造的优势,“1+1+9”规划布局既是搭建移动互联网平台,更是为广州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留下接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州在未来十年内,可抓住打造互联网高地的机遇。

目前,广州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投资孵化机构仍然不够集中,广州应逐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孵化机构,把广州投资创业的生态环境做好,进而更好地引导草根创业,把民间的活力释放出来,增强移动互联网创业氛围。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加强支持,以便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地创业者聚集。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50617/3799.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