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国企多项指标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当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促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是落实我省经济工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关键。

今年前4个月,全省国资系统资产总额、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等指标增幅均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有企业无疑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力量,也是市场的重要主体。

近日,省国资委副主任周兴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全省国有企业致力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尤其在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大交通领域、重要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将继续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推动粤港澳基础设施建设融合

南方日报:当前我省正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有义务履行社会责任,其在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周兴挺: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属企业在全省“十二五”后三年承担重点项目投资额达8250亿元,约占全省总投资的28%,其中,投入粤东西北地区交通运输项目4560亿元,约占全省总投资的68%。并且建设进度和节奏持续加快,承担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建设的省交通集团、铁投集团在2014年分别超额23.3%和35.5%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全省国有企业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和粤东西北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在建设中积极探索“项目+资源”等综合回报模式,带动了资产规模和产业实力快速上台阶,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在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大交通领域、重要民生领域,国有企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十分突出。

周兴挺:在基础产业领域,国有企业上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40%。全省煤炭等重要物资运输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承担。

在大交通领域,我省国有企业承担了全部的城际轨道建设运营,掌握了全省全部民用机场和大多数重要港口、码头,承担80%以上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广州、深圳开通13条、总长400多公里的地铁线路,基本由国有企业运营。

在重要民生领域,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城市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绝大部分的污水处理项目,广州市场70%以上的冻肉销售,华南地区的棉花储备,在汽车、木材市场占有30%以上份额。

此外,国有企业在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国有企业驻港澳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积极履行“言商”、“言政”职责,支持港、澳政府依法施政,为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国有企业承担了港澳地区100%的供水和8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大力推动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为港澳居民回大陆投资创业提供便利。

前4个月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27.1%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广东全省国资系统稳增长成效如何?

周兴挺:2014年7月以来,全省国资系统着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今年4月末,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为53099.22亿元,同比增长17.4%;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2480.14亿元,同比增长21.2%。1-4月实现营业收入3784.80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387.74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158.40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资产总额、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等指标增幅分别超全国平均水平1.5、6.5、5.6、16.7和22.7个百分点。

2014年全年,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实缴税金1061.37亿元,同比增长9.20%。其中省属企业实缴税金211.44亿元,同比增长5.80%。2015年1-4月,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实缴税金356.3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省属企业实缴税金67.43亿元,同比增长2.20%。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多个经营指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请您介绍一下详细情况。

周兴挺:一是利润总额大幅增长,投资管理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增幅明显。投资管理企业由于投资证券板块而带来利润大幅上涨,实现利润110.24亿元,同比增长230.8%;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其优秀的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并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压缩成本,实现利润55.18亿元,同比增长33.4%。

二是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资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截至4月底,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3099.22亿元,同比增长17.4%,2014年6月末、2014年末的增幅均超过15%,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1-4月,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共实现633.6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6%,超过资产增幅19.2个百分点,其中七成以上投入到高速公路、地铁等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之中。

此外,国有企业还通过积极压缩成本,营业成本同比有所下降。1-4月,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共发生营业成本2950.39亿元,同比减少33.26亿元,下降1.1%,比营业收入增幅低2.2个百分点。其中有2801户企业营业收本同比有所下降,占比65%;有2598户企业营业成本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占比60%。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强强联合

南方日报:未来国企依然是我省稳增长、促改革的中坚力量,国企主要还有哪些措施?

周兴挺:首先,做强做大、强强联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是广东国资的重要发展路径。

一是大力推动国资系统内同类业务板块的重组整合。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商贸资产和旅游酒店资产实施了重组,整合并新组建省商贸控股集团和省旅游控股集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发展优势骨干企业。珠海、惠州、江门、汕头、阳江、清远等市通过资源整合,在城建、交通、水务等领域组建了一批实力强的企业集团,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发展。

二是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内外部资源整合。多家省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主动实施内外部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主业,加快转型升级。贵糖股份、风华高科等7家省属境内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或拟募集近90亿元的资金,开展内外部并购重组。广州市属控股上市公司广州友谊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达100亿元,收购广州越秀金控100%股权。深圳市属控股上市公司深特力、深天健和深圳控股再融资近50亿元,积极引导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

三是鼓励开展跨地域、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广晟公司、交通集团、航运集团、粤海控股、广新控股、旅游控股等省属企业与揭阳、清远、湛江、梅州等地市相继开展了产业对接合作,推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次,推动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省国资委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见》,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争取了良好的氛围和政策条件。二是部署筛选了20个第一梯队的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项目(企业),着手制订行动方案跟踪扶持。三是我省国有企业涌现了一批能够体现创新驱动要求、符合现代产业条件的项目或企业。

如省属企业的恒健公司的质子医疗装置示范工程项目、广晟公司音频编解码技术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聚集试点重点项目。珠海格力电器拥有国内外专利6000多项,其自主研发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属全球首创。东莞市积极协助推进电化集团IGCC重启和广东广电大数据产业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惠州TCL、德赛等大企业集团发挥工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研发机构作用,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谋划一代”。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广东国资系统还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创新投融资改革。

省属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一些列扶持政策,创新融资方式和金融业务,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了生产经营与后续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通过直接债务融资的方式有效降低财务成本。2014年末,省属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余额为828.7亿元,较2014年初时增加了154.64亿元,比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节约成本约1.4亿元。

二是推动以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产融结合:南粤集团成功收购澳门华人银行,发展跨境金融;广晟公司、交通集团、粤海控股公司获批成立财务公司;恒健公司在前海和南沙自贸区成功设立了中外合资和内资试点两家融资租赁公司,同时获得了境外融资成本和境内不动产融资租赁的双重优势;广晟公司携手南海农商行争取金融租赁牌照,着力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提供金融服务;省机场集团与民营企业合作成立空港投资公司,重点发展航空产业租赁业。

三是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引进资金。如成立省铁路发展基金,为全省铁路建设提供500亿元增量资金。积极探索PPP模式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梅州地下综合管廊20亿元的投资,东莞银瓶创新区基础设施48亿元的投资均拟采取PPP的模式进行项目建设,目前初步方案已经形成,正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

四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国有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国资委从省属企业中选择了50户盈利水平高、竞争优势强、产业支撑效应明显的二、三级国有企业作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企业。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对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50618/3803.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