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由北向南形成互联互通创新带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2日

 报告首提试点工业电商,瞄准“互联网+协同制造”

 广州将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国际分工,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性的经济新体系。

 重点建设科技创新走廊、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推进中澳新韩自贸产业园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探索设立丝路发展基金、加快建设精品珠江……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广州虽然下调了GDP增速预期目标,但是在未来发展的谋篇布局上却动作频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一系列发展新亮点。

 报告还提出,广州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建设,加快中欧区域城市合作试点,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

 不难发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的广州将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国际分工,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性的经济新体系,为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支撑作用,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创新走廊

 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报告摘要

 重点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解读 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表示,科技创新是广州的一块短板,与深圳有差距。之前只提东部“创新枢纽”,而实际上广州的“创新枢纽”由多个块状组成,形成了带状形态。由从中新知识城、萝岗的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再到广州国际创新城,由北向南贯通,形成互联互通创新带。这样提升了科技创新整体面积,加快优化资源配置,对提升广州总体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张克科称,从科技经费占有3%的比重可以看出,广州市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逐年上升,总体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在各大城市中排位逐年提高。

 “但广州发展空间比深圳要大。”张克科说,广州有着浓厚的商贸历史,跨境电商全国排名第一,广交会历年成交量全国瞩目,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水平远超北京、上海、深圳。这是广州科技创新的一大优势。

 此外,广州创客空间发展趋势向好。张克科介绍,这一技术创新活动交流地,将逐步成为创业集散地,为创意理念的实现提供场所。

 “与O2O电商概念不同,创客是一群要动手创造出一个完整产品形态的人。”张克科称,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就在原本制造业基础上研发创意产品,在3D打印、外形设计、软件研发等方面释放产能,分享资源、人才,推动广州科技创新迈向新台阶。

 张克科表示,政府应根据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予以相应的支持。如初创期,解决创客的住房交通成当务之急,而到创客空间建设期,政府应对平台搭建、管理、测试、评估等费用予以经费支持。

 关键词.经济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外迁为金融产业腾空间

 报告摘要

 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制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行动方案。支持国企和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落后过剩产能,严把环保审批、产业政策关,杜绝新增落后产能,推动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富余产能向外转移,巩固“退二进三”成果。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和研判,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

 ●解读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称,目前普遍存在钢铁、水泥产能过剩的情况。相比之下,广州这方面压力尚能承受,得益于广州本身拥有大批优质国企。随着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能过剩的企业被逐渐淘汰,剩下的员工、产业资源可进入优质国企继续生产,这种兼并重组的方式化解了过剩的产能,优化了产业结构。

 针对市区土地资源矛盾加剧的情况,胡刚表示,食品饮料、家具等富余产能的产业占有土地多,将其从市中心外迁,可为高科技创新、金融等产能高的企业腾出空位,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经营成本。

 前段时间,广州市政府将放松限购政策的言论甚嚣尘上,而在胡刚教授看来,这个推测并无根据,政府就该问题还未盖棺定论。“近日,省里将是否放弃限购政策的决定权下放给市政府。广州市政府还需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形势研判再做决策。也就是说,是否放松限购政策尚在评估观测中。

 针对空房现象显著的情况,万科提出了一个营销策略:先租再买,租金可以作为买房款的一部分。如此“实在”的营销将会吸引大批人入住。政府也大力鼓励此类租赁方式,对于“去库存,降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电商

 提升生产性服务功能 广州拥国际视野

 报告摘要

 推进一批生产服务功能区和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

 ●解读 消费领域电商红红火火,工业领域电商也方兴未艾。

 工业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工业企业触网,开展电子商务。

 1月下旬,广州代表团参加达沃斯会议,并与思科公司签署建设万物互联制造云中心备忘录。万物互联制造云中心与当今德国推出的“工业4.0”以及美国“制造业回归”息息相关。广州试点工业电商意图明确,瞄准“互联网+协同制造”。

 有业内人士认为,工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巨大,是下一个风口。而广州在提高生产性服务功能的创新抓手上具有国际视野。其中,顺应发达国家工业4.0的潮流,广州学习德国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设计和创意设计等方面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升级已成为新趋势。

 电子商务能给工业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强认为,推动工业商务区域试点建设,目的在于节约线下的成本,变物理的服务为云服务,实时、高效地为商家、客户创造价值。他说:“过去的互联网或电商主要是生活性的互联网,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多一些,现在更多的是要为生产端,从供给端大量植入或者说是利用互联网。”

 张强表示,广州是国内较早“触电”,并融合企业生产管理的经验推行信息化共享的城市之一。因此,他认为广州在信息化运用、电子商务多元化业态以及追随国际互联网潮流等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在张强看来,首先,“互联网+”运用之前,广州已在软件开发应用、信息化集成做工等方面领跑全国,其高信息化程度的城市品牌也已形成;其次,广州的电子商务发展业态呈现总量大、规模广的态势,在黄埔、荔湾等区域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集群带。在琶洲还建立了互联网创新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总部经济。

 此外,在本土的外企数量已经达到8000余家,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和工业电子商务等国际新玩法、新秩序易于同广州交流,更加大了本土大力发展新业态、新商业的模式基础。

 张强还表示,广州坐拥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应用电子商务方面有着政策和资源的优势。他说:“国家级园区的准入门槛很高,培植物流、金融等业态落地广州发展,引进国家级、省级项目进驻园区孵化,对本土的工业电子商务带动大有益处。”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

 连接南北沟通东西 广州串联四国经济

 报告摘要

 改革空港经济区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航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空港经济区上升为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中澳新韩自贸产业园建设。

 ●解读 中澳新韩自贸产业园指的是哪儿?

 记者发现,中澳新韩自贸产业园意指在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中国—韩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利用白云国际机场航线优势和综合保税区政策,重点建设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的商品进出口展贸中心、体验中心、购物中心、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产业地区总部、融资租赁总部、跨境电商总部。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中韩新澳自贸园建设”的提法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呼应又有补充。至少在范围上和功能上,广州作为韩国、新西兰、澳洲之间的纽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区域优势,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出力,为区域经济联通制约突围。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多在陆上的“一带”,东南亚的经济往来更多体现在海上的“一路”。“二者虽有交集,但关系浅淡,现在就是要把‘一带’和‘一路’在广州结合起来。”郑天祥说。

 对此创新的手段,郑天祥认为利益范围的叠加会造福更多的地区,广州作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中介点,自然也受益匪浅。

 他表示,韩国在过去同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带、山东和天津,与广州的合作“有,但不多!”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广州、珠三角腹地等地区,借助国际航运中心、无税港政策等有利条件,新西兰的奶粉、澳洲的矿产资源又源源不断地与广州密切贸易。

 “如果要让东北亚与东南亚的贸易沟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联盟,广州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郑天祥说,如今把这两个区域的自贸区合作扭在一起,如此一来,有望真正发挥广州在“一带一路”战略、国际航运中心、国家自贸区战略中的叠加优势。

 关键词.交通枢纽

 大交通体系战略设想渐行渐近

 报告摘要

 加快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速国际航运、国际航空服务要素集聚,吸引国际航运服务机构落户。推进港铁、空铁联运交通综合枢纽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解读 广州对大交通枢纽布局由来已久。

 在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路线图中,广州被三次重点提及,分别涉及南沙开放合作、沿海港口建设及国际枢纽机场。广州的战略地位与大交通枢纽定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愿景地位凸显。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广东要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重要支点城市与沿线友好城市共建空港联盟或港口联盟,推动海上物流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空中走廊和数字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广州出炉的《广州市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也对广州打造大交通体系的战略设想多有提及和部署。

 上述三年行动计划显示,未来将以“双港双快”(空港、海港、快速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为龙头,通道建设与枢纽建设并重,整体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强化广州作为全国性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的功能和地位,努力打造世界级交通枢纽,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乃至全球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

 有鉴于此,“提升大交通综合枢纽地位”也成为了《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广州的发展蓝图中,国际空港、海港、国家铁路主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港铁、空铁联运交通综合枢纽建设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举动。“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大力推动交通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广州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能更好发掘广州经济发展的后劲。”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也认为,广州提出要加快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抓好大交通体系建设,广州才能筑牢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

 但是,林江也坦言,目前广州的各大机场、火车站、车站等交通设施的管理效率仍较低。他建议,广州应该与香港合作,学习其高效的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自身吸引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合作

 探索设立丝路发展基金增强企业“走出去”底气

 报告摘要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建设,加快中欧区域城市合作试点,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探索设立丝路发展基金。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解读 在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中心城市被赋予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的使命。

 而在新的发展蓝图中,广州也将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而这一战略部署的背后是产业支撑体系。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叶牛平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路线图”:“十三五”时期,广州将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打造“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努力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排在前列、叫得响的项目或产业。

 毋庸讳言,广州的产业结构仍存在不足之处。广州产业结构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制造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尚未接续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在广州的蓝图中,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将形成“双轮驱动”格局。下一步,广州将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及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等先进制造业。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广州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而且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企业有必要且必须大胆地“走出去”,而探索设立丝路发展基金,更是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底气,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则有利于广州“引进来”。

 林江同时指出,广州应该发挥紧抓中新知识城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发挥示范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将“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有机对接,无疑对广州下一轮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精品珠江

 把广州“客厅”打扮好 擦亮岭南文化品牌

 报告摘要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加快建设精品珠江,重点打造310公里珠江岸线,突出一桥一风景、一桥一特色,优化提升桥梁景观,完成临江大道生态景观带、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5A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水陆双线景观。

 ●解读 穿城而过的珠江,既是广州魅力和活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源头,也是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纽带。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珠江更是如纽带一般,将广州与中国内地、世界连成一体。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珠江两岸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州的名片和窗口。“‘建设精品珠江,重点打造310公里珠江岸线’便是将广州的‘客厅’打扮好。”

 对于“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水陆双线景观”的规划,林江表示赞同,“广州是千年古都,孕育了古老的文化,应依托‘一江两岸三带’战略将岭南文化的品牌刷得更加靓丽”。

 同时,广州应通过对历史文化、公共空间、生态绿地、基础设施、桥梁码头等方面全面提升珠江两岸建设标准,塑造体现岭南文化与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林江说,打造“一江两岸三带”让广州市民既享受到景观,又能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提升了城市创新氛围,“是一个‘共享发展’的概念”。

 环视珠江广州段两岸,亮点纷呈:珠江新城经过十年建设已经熠熠生辉,国际金融城一栋栋高楼也正拔地而起,江对岸的琶洲更是在会展龙头的基础上引入电商巨头。“珠江为广州带来很大的产业空间。”林江提到,若将视野放至“珠江流域”,整合、融合珠江沿岸城市的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将有力凸显广州在珠三角的龙头地位,强化珠江流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西陆 成希 何康杰 许晓冰 郑佳欣



本文链接:http://gzhea.org.cn/Article/20160202/4339.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