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这座千年商都迸发新活力的殷切期望。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广州是全球唯一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在新时期,如何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广州的奋斗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这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定位,为广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州港汽车装卸量突破132万辆,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贸商品车滚装船枢纽港;白云机场旅客去年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万人次……广州不断做强城市经济中心、门户枢纽、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社会融合、国际交往功能,综合城市功能不断跃升。全球城市的竞争,从来不是“单项技能”的角逐,而是“多项全能”的比拼。全球权威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中,广州在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27位,成为广州雄厚综合实力的最佳证明。
经济中心:
从“广州制造”到“广州智造”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迈上一个千亿元台阶,2017年冲破2万亿元,2018年达22859.35亿元,约占广东省经济总量两成半。2013年-2018年均增长8.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68.99亿元,增长6.9%,比去年同期(6.3%)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2%)、全省(6.4%)。规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分别增长4.4%、3.4%,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7和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6%。
广州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补齐短板。一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大戏正在广州拉开帷幕。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广州智造”正诞生出众多网红企业和网红爆款产品,并引领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潮流——
亿航研发出全球第一款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小马智行在南沙实现全国首支城区运营的全场景无人驾驶车队上路;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总部项目已正式运营,将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销售;一品红药业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抗肿瘤靶向心脑血管类药物生产、检测综合性基地;我国唯一有能力将基因编辑治疗推上临床的企业,将在南沙建设全球最大的人全基因编辑细胞库,并开展地中海贫血基因编辑治疗临床试验。
作为创新发展“引领极”的广州,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跃升,世界五百强企业纷至沓来。广州正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开创更大的未来。
门户枢纽:
白云国际机场日均接送旅客超20万名 联通全球
2018年,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评选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榜单中,广州首次进入世界一线城市前30强,排在707个城市中的第27名,已崛起为继香港、上海和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大金融中心。8年间,广州排名连升40名,数字见证了广州的飞速发展。
今年正式发布的《规划纲要》,明确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广州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根据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35年建成全球交通枢纽,实现12小时全球航空交通圈。
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靠泊在刚刚落成的南沙海嘉汽车码头的滚装船上缓缓卸下,广州港2019年1-9月份商品汽车装卸量完成106万辆,同比增长9.1%,位居全国第一。在南沙龙穴岛,巨轮停泊在码头边,岸边桥吊林立,一排排集装箱在码头堆放得整整齐齐,装卸车辆来回穿梭,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前列。2019年1-9月份,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7369.8万吨,同比增长10.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25.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目前,广州港已与全球51个重要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关系,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一架架飞机在白云国际机场起降,平均每天超过20万名旅客从这里进出。2019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如今,从广州出发,空中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超220个通航点,近80家航空公司在白云机场运营,广州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已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不仅意味着广州与世界互联互通更加便捷,更折射出广州不断强化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助力广州在增强综合城市功能上出新出彩。
科技创新:
《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50强 广州居第25位
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活力,创新无疑是重要指标。活力广州,创新作动力,广州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球集聚更重要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和资源。广州地区集中了全省2/3的普通高校、70%的科技人员、97%的国家重点学科、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开发机构,以及绝大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是广州创新发展的实力支撑。
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十三节点”的空间布局正在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体区域建设加快推进。
2019年5月6日,广州市与中科院签订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
这背后是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广州重点开展了14个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展AR/VR、物联网、新型精准诊断和治疗、量子传感与量子通信、区块链等9个未来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与省协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可燃冰蕴藏勘探、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等项目研究。钟南山院士担任总师的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实施4年来,发表SCI论文461篇,获得专利授权94项、国家级奖励13项。广州在《自然》杂志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居第25位,在入选的中国城市中,从2015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
综合服务:
政务服务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2018年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系列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广州市政府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十年来首次跃居全省第一,政务服务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首位。
在华丽的数据背后,是广州着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对外,广州“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广州已与54个国家76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到2021年,广州将与100个以上的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
对内,聚焦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广州狠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广州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往外围城区、薄弱区配置,比如南沙、花都、增城、从化、黄埔等。其中南沙区和中大附一医院、省中医院、市妇儿中心合作在南沙分别新建医院,瞄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
服务好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广州把人才绿卡政策用得更加精细精准,在住房保障、安家落户、科技研发、职称评定、经费支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捷、畅通、优质的服务。
地铁、高速路、快速路、公交等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着服务半径,把布局向外围城区、农村地区推进,截至2018年底,广州地铁运营里程达478公里,实现区区通地铁,成为全国第三个地铁客流破千万的城市,地铁运能利用度全球第一,今年地铁总里程预计突破500公里。
广州在全国超大城市中率先实施“融合行动计划”,稳步有序地全面推动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乐业奉献等领域的全方位社会融合,有效促进来穗人员“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打造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广州样本。
围绕来穗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广州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在就业指导、卫生健康、技能培训、随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来穗人员与户籍居民同等待遇。比如,自2011年起,广州每年面向来穗人员持续开展积分制入户,名额逐年递增,而且随迁人员可以同步入户。
如今,来穗人员工作生活居住在广州,共铸辉煌的广州经济,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人翁,仅志愿服务队员就有50多万人。“托举哥”湖北籍周冲、“最美女司机”河南籍胡丽阁、“打工散文”代表湖南籍欧阳杏蓬、“中国好人”广东普宁籍黄剑丰等,早已成了“共建平安广州,共享幸福生活”的典型代表。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