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作为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的重头戏,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白云区委、区政府承办的“航空大都市经济高峰论坛”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亿达软件新城总裁高炜、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胡京、白云区委书记马文田、区长叶牛平等业界人士、政府官员齐聚一堂,深度探讨航空大都市创新发展大计。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空港经济区的发展规律来看,国内四个自贸试验区两个包含了空港,广州空港纳入自贸区是迟早的事。”曹允春表示,要深入分析新科技、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并将“一带一路”战略考虑进来,结合广州实际,实现产城融合。临空经济最明显的基因就是开放性,空间资源配置能力更强,这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节点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黄伟 实习生 王华玲
航空关联产业发育程度较弱
论坛当日,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作了题为“广州空港经济区发展思考”的主题演讲,引发各界关注。
“白云国际机场客运量居世界第11位,货运量是世界第19位,称之为世界性枢纽一点都不为过。”曹允春表示,机场还有世界第三大的航空公司南航,世界第一的快递物流公司联邦快递,世界级的飞机维修基地新科宇航,也就是说,机场在航空运输、航空维修制造等核心产业领域已经有相当规模,且有了集群效应。
不过,他在调研中发现,在航空关联产业方面,广州空港周边企业大多数规模偏小,“航空关联产业发育程度比较弱,产业比较低端”。
与会嘉宾对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的发展模式加以介绍。围绕该机场及其周边区域的160平方公里,定位为欧洲商业界的神经中枢。其产业形态包括航空物流、宇航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时装、金融咨询等产业。
在荷兰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球总部企业40个,而在机场周边有21个,占了一半以上。微软的欧洲总部也落在了该区域内,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虽然都有微软的分支机构,但是开重要的会议的时候,这些区域的高管都要飞过来。
“通过微软这家企业,它有控制欧洲的能力,因此这个区域内160平方公里,不仅仅是荷兰的,对于欧洲也是有意义的。”
曹允春推导出一个结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空港的节点的作用越来越强。他举例说,他曾经碰到一家企业,该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找到世界上水平很高的医生,抓住医生在转机过程中的商机,比如在广州,可以利用72小时免签的政策,请正好在白云机场转机的医生来开讲座或者做手术。
空港纳入自贸区是迟早的事
在亚洲,空港经济区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发力点。迪拜就是其中之一。迪拜机场北面,是杰拜勒·阿里自由区,相当于自由贸易区。
“阿联酋就站在洲际的角度去考虑迪拜的价值。”曹允春介绍,阿联酋航空大都市的定位就是“connecting the world today and tomorrow”,即连接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利用航空业将欧洲、非洲的客和货拉到迪拜,转运到亚洲,反方向也是如此,迪拜也就成为了International Hub,其中转量占到了50%以上。
因为货运产生了转口贸易,因为客运催生了旅游业,二者又不可缺少金融业,三大产业支撑整个迪拜的发展。
“临空经济的DNA一定是外向型的,它通过航线网络连接国内和国外的工商业大城市。经济的要素在这个网络中进行循环。”曹允春说,第二个特征则是高端性。
此外,空港经济区还有资源配置的特征。“基于核心—边缘理论,我们发现经济要素会向机场周边集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要素越来越集中在该区域。空港从原先的运输中心转变为加工分销中心,如富士康就在郑州机场附近生产苹果手机。伴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机场又逐步成为全球的运筹中心。国内四个自贸区实验区,两个包含了空港。
不过,空港片区这次并未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此,曹允春表示“有点可惜”,“但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规律和空港经济区的发展规律来看,空港纳入自贸区是迟早的事情”。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热议。“‘一带一路’不仅是陆上和海上的,更应该是空中的。”曹允春认为,其内核是国内的省市与国外进行更加有效的互联互通,要切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这同自贸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新体制等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力。
他认为,广州空港要深入分析新科技、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并将“一带一路”战略考虑进来,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节点支撑。
发展航空大都市白云迎机遇
“白云区建设航空大都市,天时、地利、人和。”白云区委书记马文田说。
马文田认为,白云区具备三方面的优势:首先,空港经济区的核心区域部分在白云区;其次,白云区是机场通往广州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便于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具有发展空港经济中高端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临空产业扩展空间;再次,白云区有新老机场的叠加优势,可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临空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
“机场和广州是什么关系?机场和机场周边的地块是什么关系?白云区和机场又是什么关系?”区长叶牛平谈到了他的思考:广州正在依托白云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明确了机场与城市的关系;而白云区为南航产业基地和白云机场综保区(南区)征储的土地则是对第二个问题的解答;白云区作为机场通往主城区的必经通道,也明确了白云区和机场的关系。
叶牛平说,在此背景下,白云区目标瞄向航空关联产业,打造航空大都市。“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明确”。
谈及发展重点,叶牛平表示,将按照“一城一园一轴一廊”战略开展。他分析到,白云区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是广州中心城区中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和老黄埔等5区面积的2倍多;用地规模263平方公里,是广州中心建设用地规模的40%,这就给白云区的发展提供了核心资源。
如何打造航空大都市?曹允春建议在基础设施的环境打造上下功夫,打造国际高端社区,吸引更高端的国际投资者。注意产业遴选,引入的新产业要看是否符合本区域的需要。航空大都市的发展,不能脱离广州的大环境,白云花都两区也要在广州的协调之下错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理顺广州市空港委、白云区空港委、花都区空港委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
嘉宾观点
天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机关党委副书记 张志强
二三产业
需协调发展
天津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思路之一就是产城融合,同时注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因为在经济新常态下,第二产业会遇到瓶颈”。去年天津空港经济区制造业产值1900亿元,这得益于空客等航空制造业产业,但是航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总是那么大的总量,“若单靠航空产业不可能进行饱和性发展”。因此,天津空港经济区还引进了卡特彼勒,以及消费产业,如联合利华。而空客、卡特彼勒、民生银行等跨国巨头、大企业也是天津空港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法宝。此外,天津空港经济区的前身是综合保税区,体制优势不容忽视。
“广州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广州自古就是南方的中心,航空优势更是无法比拟的。”张志强表示,“广州未来会实现南有南沙,北有空港的格局。”
依托空港
做好产城融合
亿达软件新城总裁 高炜
2000年到印度,看到的软件园区都是在郊区,环境都非常好,但是印度基础设施不如中国。2008年再次到印度的班加罗尔,特别诧异地发现他们的科技产业园都搬迁到了机场附近,“在办公楼可以直接看到停机坪”。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高炜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的产业和美国的联系特别多,美国总部、客商经常来访,但印度也堵得不得了,两三小时都到不了园区,跨国公司研发总部不自觉就搬到了机场周围。“这种规律,在广州白云这样一个产城融合的新城,未来很有可能实现。”
世界级航空大都市
是怎样炼成的?
□仁川机场驱动松岛新城开发
□史基浦机场打造欧洲商业中枢
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的《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一书中,介绍了世界范围内20多个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历史、开发建设情况、航空大都市的发展特点等内容,可谓是航空大都市的百科全书。南方日报特梳理韩国仁川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生成新都市区的典型范本,以期为白云发展航空大都市提供镜鉴。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黄伟 实习生 王华玲
仁川机场:进出中国的门户
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的国际枢纽,是占地1700万平方米的最尖端的海上机场,距首尔市中心往西有52公里,距仁川海岸有15公里,位于永宗岛和龙游岛之间。根据规划,至2020年,仁川国际机场将全面发展成为一座融住宅区、商业区、国际商务区、娱乐休闲区、教育区、后勤保障区于一体的多功能航空城。韩国政府的目标是把这个多功能的航空城建成为一个东北亚地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物流枢纽中心以及经济枢纽中心。
“仁川机场有一个定位都让我们匪夷所思,仁川机场说是什么呢?说它是进出中国的门户。”曹允春讲起数年前的经历,2007年去美国进出都是从仁川中转的。从面积来讲,韩国并不大,内需也有限,不过它背靠着大树,这棵大树就是中国,因此必须靠自由贸易区的方式来整合资源。“所以,临空经济的DNA一定是外向型的,它通过航线网络连接国内和国外的工商业大城市。”
仁川国际机场的周边包括三个地区,第一地区即将开发航空物流和国际度假区,并且政府计划建立关税自由地区,发展高附加值的航空物流外资企业的同时,还引进有关飞机组装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机内食品提供业等有关航空产业的行业。第二地区即将开发国际业务和知识基础产业的中心地、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第三地区即将开发大规模的娱乐和体育基地、有关国际金融业务基地、高尔夫球场和TEMA公园等。
值得一提的是,仁川机场周边由仁荷大型医院等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机场医疗服务体系。2008年,仁川机场就与韩吉集团签订合约打造永宗医疗中心。“这就是整形美容与空港经济的结合。”曹允春如是说。
建设仁川机场的设想源自20世纪90年代。当时,韩国决定在仁川海岸线外的填充陆地上建造一座国际化的机场。不仅如此,为了将来的发展,工程师还另外建造了数千公顷的填海陆地。机场于2001年开始运营,而填海工程则一直持续到今天。
同年,围绕机场周边的开发,韩国政府召集美国人来建造这座在他们心中是极为出色但凭借一己之力无法建成的城市,即松岛新城。
松岛新城并不是一座典型的韩国城市,它更像是一座漂浮在近海的西方城市。除了拥有“智慧城市”名称和绿色证书外,松岛新城还被特许为“国际商业区”,因为对于在中国办公的许多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枢纽。松岛新城是韩国应对香港的竞争而做出的最慎重的尝试。
为了让侨民们有家一样的感受,这里仿照比弗利山庄建造了购物中心,杰克·尼克劳斯设计了高尔夫球场。但松岛新城最显著的特征则是笼罩在重重雾霭中。雾霭中有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之一——一座长达19公里的大桥。桥对面坐落着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该机场也建在一座人造岛屿上,2001年投入使用伊始就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枢纽机场之一。
史基浦机场:航空大都市范本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是卡萨达心目中航空大都市的范本。该机场及周边区域共160平方公里,已成为欧洲商业世界的神经中枢。
对于人来说,神经中枢就是大脑;对于企业来说,神经中枢就是总部。荷兰国土总面积才4万多平方公里,不足广东省的1/4,但在这个国家中全球总部企业有40个,在机场周边有21个,占了一半以上,此外还有欧洲总部。
“我们调研的时候,就是在机场这个大楼。”曹允春在演讲中回忆起到访史基浦机场的情景。他说,机场集团对面就是微软。“‘微软为什么会到这来?’当时我们问负责荷兰机场规划的负责人。他解释说,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都有微软的分支机构,但是我们这里叫神经中枢,是微软在欧洲的总部,开重要会议的时候,这些高管飞过来,开完会就走。”
在曹允春看来,微软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顶级企业,其欧洲总部落在史基浦机场周边,意义不凡。
在荷兰这个鲜花王国,花卉交易也是一项全球性的产业,而这也得益于机场。《航空大都市》一书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情况:史基浦机场和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的结合,还为每一个担心受到全球化进程影响的城市和行业带来了希望。与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制造商最终被外国竞争者挤垮不同,荷兰种植商们利用史基浦机场,把他们的国内产业融入全球花卉种植网络中,同时牢牢地掌控着发展方向。正如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港口和运河来为其舰队服务一样,荷兰人也创建了一条“冷链”,即由冷藏箱和金属罐组成的无缝网络,把鲜花运往世界各地。如此一来,他们不仅再一次巩固了在花卉市场的霸主地位,而且为食品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数据显示,阿斯米尔花市每年交易的花卉数量达到50亿株,交易次数达到1000万次,而且每次交易都是在中午之前完成,世界上有将近1/4的鲜切花要经过这里交易,而另外1/4的鲜切花则是在其旗下的6个规模稍小的拍卖市场进行交易。它们是坐拥400亿美元全球产业链的强大枢纽,是比音乐产业更大的一个枢纽。这里的净生产力足够让联邦快递公司的弗雷德·史密斯大吃一惊。因此,欧洲最繁忙的史基浦机场坐落在距其9.6公里外的地方就不足为奇。
1994年,荷兰就成立了阿姆斯特丹机场地区委员会(AAA),旨在打造航空大都市中的巨无霸,机场、海港、阿姆斯特丹及附近地区都在规划区域之内。史基浦机场已经不仅是一座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是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机场地区委员会招商引资的大部分企业都涉足航空:航空电子、航空规划、花卉、高端品牌时装以及那些为了进军欧洲寻找立足点的中国公司。从那个时候起,就有1000多家公司在这里安营扎寨,创造了20万个工作岗位。
史基浦航空大都市的人口总数,在不包括旅客的情况下,已接近整个底特律市区的人口总数。世贸中心内外需求巨大,以至于史基浦航空大都市的办公租金在荷兰最高,比阿姆斯特丹甚至全世界城市中律师最多的海牙还高。因为坚持管理多样化、社区多样化、合作机制多样化,史基浦航空大都市已不仅仅是窗口,更成为荷兰的商业中心。